平妖傳

羅貫中、馮夢龍

網遊小說

生生化化本無涯,但是含情總壹家。
不信精靈能變幻,旋風吹落活燈花。
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章

平妖傳 by 羅貫中、馮夢龍

2024-11-8 21:07

  北鬥星君看罷供狀,笑道:“到好說得身上十分幹凈。”袁公跳將起來說道:“我老袁不但身上幹凈,心裏也幹凈,說壹是壹,說二是二,不比他人言三語四。”舍人和左右都笑起來。
  當下星君和舍人起身,引著袁公逕到靈霄寶殿,回奏玉帝道:“袁公犯罪雖深,情詞可憫;況且混元老祖曾遺下四句雲:玉篋開,緣當來;玉篋閉,緣當去,緣者袁也,或者袁公有緣,所以玉篋自啟。他既無邪心,宜看九天玄女面上,從寬釋放為便。”
  玉帝準奏,免其死罪,革去白雲洞君之號,改為白猿神,著他看守白雲洞石壁。又先發下天符壹道,著本境城隍土地,逐去猿子猿孫,壹切黨類,十裏之內,不許停留,單單只容壹個袁公居住。如若妄傳凡人,生災作耗,壹體治罪。
  袁公謝恩已畢,玉帝傳旨,將禦前白玉寶爐賜與袁公。這爐名為自在爐,若袁公在洞修行時,爐的香煙繚繞,自然不斷,直透天門;倘或袁公離了洞門,香煙便熄,分明把爐中這點真火,降住袁公的野心,使他不敢散亂。
  袁公又謝了恩,奏道:“臣所居雲夢山白雲洞,雖則險僻,卻與塵世未嘗隔絕,聞仙官張楷能作五裏霧,願乞天恩借來,遮掩洞門,庶免外窺瞰。”
  玉帝準奏道:“若要霧不須煩仙官矣。”便喚掌天庫的,取壹件希奇無價之寶出來。這寶名為霧母,原來上界有四母,都是天上至寶:第壹是氣母,包著先天壹氣,大千世界,轉輪其中,即是彌勒禪師手中提著的布袋便是。有詩為證:
  和尚肚皮如甕,眼兒笑得沒縫。
  布袋早暮提攜,手中不知輕重。
  問渠袋有何物,壹氣陰陽妙用。
  笑他世界眾生,褲裏蚤虱亂動。
  第二是風母,藏著八方風氣。怎見得?東方滔風,南方薰風,西方飆風,北方寒風,東南方長風,東北方融風,西南方巨風,西北方厲風。這八風消息於風囊之中,風伯飛廉掌之,亦有詩為證:
  人間尚有司風史,況是天庭豈無主。鹿身蛇尾號飛廉,風伯從來功配雨。少女前驅孟母狂,折丹指點封姨忙。縱使扶搖千裏勢,不離噓吸壹風囊。
  第三乃雲母,是混沌初分時,山川之氣所結。團團如華蓋相似,其雲五色不壹。若歲時豐稔,雲色則黃;有兵寇,雲色則青;有死喪,雲色則白。黑雲主水,赤雲主旱。若五色蔥青,此為祥瑞之征。雲師屏翳掌之。亦有詩為證:
  白衣蒼狗雖無意,紅蕊金翹亦有征。
  假使雲師無職掌,保章雲物辨何因。
  第四是霧母,狀如壹副布簾約長八九尺,亦名曰霧幙。才展開些子,分明是初啟蒸籠壹般,熱騰騰噴將出來。若展盡時,彌漫百裏,把個乾坤都昏罩了。及至卷起,卻似水中吸桶,那霧氣即便收藏。
  當先軒轅皇帝在位時節,有壹個諸侯最為無道,名曰蚩尤,他得了這個霧幙,能致大霧。又創造刀戟、大弩,便自恃天下無敵手,鼓眾造反,要奪黃帝的天下。黃帝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壹軍都被霧氣迷惑,東西不辨,三日三夜,不能取勝。賴得九天玄女下降,授黃帝陰符秘策,造成壹車,名指南車。車上站壹個木人,木人伸壹只手,手伸壹個指,隨妳車兒左施右轉,這木人壹手壹指,準準的對著南方。當下遂破了蚩尤,追而斬之。其血流地,變而為鹽,只今陜西慶陽府城北鹽池便是。因他創造兵器,罪孽深重,故今萬世百姓,食其血也。這霧幙是九天玄女收得,獻上玉帝,收藏天庫。亦有詩為證:
  黃帝神露是聖君,蚩尤狂惡亦兇星。
  不將霧幙歸天庫,安得天開日月明。
  後人又有詩雲:
  四母珍奇古未聞,誰知天界假和真。
  風雲聚散陰陽理,不道成形各有神。
  此詩是駁那氣母、風囊、雲蓋、霧幙四件奇寶,乃荒唐之說,不知此乃坐井觀天、淺見薄識之輩。假如鏡能取火、蚌能出水、猛虎生風、蜥蜴致雹,在世間也多有奇奇怪怪,不可思議,何況天界事情。
  則今閑話休題。且說玉帝見袁公壹心護法,並無虛誑,且是九天玄女弟子,就取這霧幙交與袁公,以為洞口永鎮之寶。囑咐道:“此幙只可展開尺余,便有十裏霧氣,不可全展,恐於世人不便。”又道:“妳自今改過遷善,專心修道,還有上升之日。不然,天誅不赦,永墮無間地獄矣。”
  袁公不住口的唯唯,拜辭了玉帝。當下修文舍人再拜,奏請禦封,仍將玉篋封記,供養本院。北鬥星君亦拜辭而出。袁公又往修文院拜謝了舍人,往北鬥司拜謝了星君。右手擎著白玉爐,左腋下夾著霧幙,遂離了天界,望著雲夢山白雲洞中鉆去。那壹班猿子猿孫,猱玃之屬,已被本境城隍山神土地奉著天符驅逐已盡,袁公單單壹身,不勝淒慘,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兩件至寶,正所謂壹悲壹喜。便將寶爐陳設於石室之前,只見香氣氤氳,直透九霄雲外。又將霧幙展開尺余,懸於洞口,果然白氣騰空,須臾之間,散成十裏濃霧,把壹個山洞如白面包裹,看不見洞外壹些些子,想洞外看著洞中亦如此矣。
  袁公大喜道:“世上事多半是有名無實,只這個洞名向來亦是虛傳,今日才不枉喚做白雲洞也。”說罷,覆身到寶爐前,磕了四個頭,以謝天恩。從此日日如此,不敢懈怠。每年五月端午日午時,便把霧幙卷起,到天庭,朝見玉帝謝罪壹次,過了午時,仍然還洞,又將霧幙展掛,內外隔絕,別是壹個世界。那洞中到也寬大,各色名花異果,四時不絕,也夠袁公享用。
  袁公自此只在洞中修真養性,閑時便探取雌雄二丸,戲舞消遣。兩壁雖鐫著壹百單八條變化之法,仔細參求,都是偷天換日、追魂攝魄的伎倆,其中卻有豆人紙馬、鬼刀神劍種種害人之術。袁公道:“怪道玉帝十分秘惜,不許泄漏人間。這般法術,分明是金剛禪外道,與自家心性無與。早知如此,便不開道玉篋也罷了。”心中懊悔無及,取筆添數行字於石壁之後雲:“此系九天秘法,上帝所惜。倘後人有緣得之者,只宜替天行道,保國佑民。每年臘月二十五日夜半子時,銜刀披發,登屋跨脊,向北鬥設誓:弟子某修持道法,於今若幹年,並無過失,倘生事害民,雷神殛之。”共七十六字,照前鐫就。
  說話的,這是甚意思?只因袁公在修文院成招立下誓願,恐後有得法之人,心術不正,帶累非小。他自己曾經雷神擒拿、北鬥星君勘問,所以說持法者通陳北鬥,生事者受報雷神。臘月二十五日乃玉帝下降之辰,到此才見袁公本心好道,並無私念也。雖然如此,依我說來,還是鐫在石壁,多了這壹番事。想緣會當然,所以天庭亦不曾教他銷毀。只因這般,有分教:白霧巖中,再遇偷書之賊;紅塵世界,忽生弄法之殃。正是:
  有事不如無事好,人心怎比道心閑。
  畢竟後來何人盜法,生出什麽事來,且聽下回分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