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我能提取副作用

騎豬去挖坑

都市生活

“新藥研發又失敗了,這已經是今年的第五次,建議暫停任何研發投入……”
“公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壹十四章 心病還需心藥醫

我能提取副作用 by 騎豬去挖坑

2024-2-8 18:01

  海市,宛平南路600號,精神衛生中心。
  問診室內,林醫生正襟危坐,認真地打量著對面的年輕人。
  這是壹個二十出頭的男子,衣服皺巴巴的,頭發有些蓬亂,劉海耷拉下來,遮住大半個額頭。
  從進屋後,他就壹直望著窗外呆呆出神,聽到話語會回答,但總是逃避目光的直接碰觸。
  林醫生看了看手中病例,皺起眉頭,微不可查地嘆了口氣。
  “小傑,吃了兩個月的舍曲林和西酞普蘭,還是沒有什麽改善嗎?”
  “還是怕生?不敢接電話,看到短信就很焦慮,出門見人就害怕,情不自禁地想要逃避?”
  “嗯。”小傑簡短地回應了壹下,眼睛還是沒有離開窗外的藍天白雲。
  “有什麽不良反應嗎?”林醫生苦笑了壹下,繼續問道。
  “頭暈惡心,走路飄忽忽的,精神恍惚,反應越來越慢了,這些算嗎?”
  “算的。”林醫生點點頭,飛速敲擊鍵盤,記錄下來。
  “那我還要繼續吃嗎?”小傑偷偷瞟了壹眼低頭打字的醫生,在對方發現前,又將目光飛速地轉了回去。
  “算了,先停了吧。之前給妳開過壹個月的文拉法辛,吃掉壹盒緩釋膠囊和十盒緩釋片了,也沒有太大的效果。看來這些治療抑郁病的藥物還是不太管用。”
  林醫生沈吟著搖了搖頭,口中緩緩吐出壹句話。
  “妳聽說過社交恐懼癥嗎?”
  “聽說過。”小傑遲疑著點了點頭。
  “這並不是壹個網絡熱詞,而是實實在在的疾病。”
  林醫生解釋道:“心理學詞典裏面,它屬於恐懼癥的壹種,緊張不安的人在社交中表現出害怕,回避的傾向,感覺到陌生人都在關註自己,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視線接觸都會產生強烈的恐懼。”
  “那,那我想我可能是社交恐懼癥。”小傑側頭想了想,長舒了壹口氣,強笑道:“我壹直以為自己是抑郁癥。”
  “這倒也沒錯,大部分社恐患者同時也有抑郁癥的癥狀,醫學界壹直是按照抑郁癥來治療的,因為沒有專門的社恐對癥藥物。”
  小傑有些失望,喃喃自語道:“原來我是無藥可醫的絕癥啊,聽起來比抑郁癥要更嚴重呢。”
  他臉上的神情頓時變得更加沮喪了。
  “倒也不能這麽說,”林醫生笑了笑,繼續說道:“兩者的神經學原理完全不壹樣,甚至大腦中起作用的部位也不同,大腦杏仁核控制著人類的恐懼情緒,而社交恐懼癥應該屬於壹種後天獲得性的恐懼。”
  “先天性的恐懼就像妳看到懸崖會恐高,後天性的恐懼類似於電擊之後會怕電,社交恐懼也是源自於妳的經歷,當妳跟人相處感受到焦慮和恐懼的時候,這種恐懼記憶會根植於大腦之中,不斷得到強化。”
  “當處在特定條件下,比如再次跟人打交道,這種消退的恐懼反應會再次出現,稱之為恐懼記憶重現,從而刺激大腦杏仁核區域,導致各種負面情緒的出現,甚至引起重度抑郁。”
  “要對這種病癥進行治療,要麽阻斷恐懼記憶的重現,要麽消除恐懼重現時發生的神經反應。”
  “通俗壹點來說,想要根治,要麽忘掉所有的恐懼記憶,要麽感受不到恐懼這種情緒。”
  “光靠抗抑郁藥物,根本不對癥,只能算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林醫生說到最後,安撫道:“所以我建議妳最好還是同時進行心理治療,紓解壹下這種焦慮,可能會更好壹點。”
  小傑麻木地點點頭:“好的,林醫生,都聽妳的。”
  “妳能再詳細說壹下,最開始感覺到這種焦慮和害怕,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嗎?”
  林醫生溫和的聲音響起,輕柔如流水般,撫平了他內心深處,最後的壹絲緊張不安。
  小傑收回目光,望向天花板,整個人陷入回憶之中。
  “那可能要回溯到大學時期,那時候我剛上大學,感覺自己好像無所不能,加入了很多社團,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壹下子擴大了交際圈。”
  “可是,參加的聚會越多,認識的朋友越多,我卻越發有種別扭的感覺。”
  “我也勸過自己,可能多嘗試幾次就好了,可無論嘗試多少次,我還是會很不舒服,只想趕快逃離這種場合。”
  “那妳上大學以前,也出現過這種現象嗎?”
  他皺起眉頭,仔細回想了片刻,說道:“有的,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大學時期憑空產生的,從小到大我壹直都這樣。”
  “從小我就很內向,不喜歡見生人,但我父母總說我這樣不對,逼著我融入人群,想讓我變得外向壹點。”
  “他們壹直以來,對我有很多要求,我都壹壹做到了,學習好,老實,懂事,聽話,可是他們還是不滿意,覺得我太內向,在社會上肯定吃不開。”
  “我已經很努力地去改變自己了,路上看到認識的阿姨叔叔都會很熱情的打招呼,看到同學們在玩耍,就算不感興趣,也會加入,可是那種無法融入,小心翼翼的隔閡感,真的讓我很焦慮。”
  “即便討厭那樣的自己,但我還是逼著自己裝作開朗的樣子。這樣能讓父母開心,親戚誇贊,讓我覺得壹切都值得。”
  “上了大學,因為住在宿舍,我也不能不合群,否則會很奇怪。”
  “我以為只要努力,就會有所改變,變成我想成為的那樣,但有些事並不是我想怎樣就怎樣的。”
  “漸漸地,我變得越來越焦慮,緊張,無法忍受人多的場合,總覺得別人過於吵鬧,壹出門就會郁郁寡歡,只有壹個人獨處的時候才會得到壹絲平靜。”
  “我以為自己得了抑郁癥,為了克服這種內心的焦躁,我做了很多不同的嘗試。”
  “不但讀了很多心理學的書籍,還去看了心理醫生,袒露自己的心聲。”
  “查了腦電圖,嘗試做認知行為治療,甚至還試了催眠療法。”
  “嘗試了好幾家不同的醫院,但結果並不如人意。”
  “碰巧趕上畢業季,因為忙於找工作,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我想著可能工作了就會變好,因為有人說我就是太閑了,忙起來就不會想這些事了。”
  “後來我找了個996的工作,想著只要忙得天昏地暗,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肯定不用再跟人打交道了。”
  “可是,領導和同事比同學更難相處,我感覺他們對我抱有極大的惡意,每天都在打擊我,無論我怎麽做,都無法讓他們滿意。”
  “於是,我開始害怕上班,壹想起要每天面對他們,我的焦慮就更嚴重了,有種生不如死的感覺。”
  “我開始否定自己,各種負面情緒接踵而至,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縮在出租屋裏昏睡。”
  “就這樣,壹年後,我終於無法忍受,辭掉了這份工作。”
  “萬萬沒想到,辭職後,我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不但和身邊所有人都斷絕了聯系,甚至痛苦到想要結束生命,重新投胎,可是又膽小到連自殺的勇氣都沒有。”
  “後來我決定還是先活下來再說,就去看心理醫生,並確診了抑郁癥。”
  “吃了藥以後,似乎好壹點了,起碼我沒有那麽多負面情緒了,不再討厭自己,也能夠睡個好覺。”
  “但是這些藥物總有各種副作用,讓我很難受,我吃藥變得斷斷續續,我知道這樣也不對,可是沒辦法,不這樣的話,身體會變得越來越差。”
  “不管怎麽樣,我雖然不想自殺了,負面情緒也少了些,但還是很害怕跟人打交道。”
  小傑絕望地說道:“我這樣別說再找工作了,連下樓買菜都做不到,就連訂外賣我都不想接電話,我的手機時刻處在飛行模式,只有深夜才敢打開,我這輩子難道就這樣了嗎?”
  “慢慢來,妳已經做得很好了,其實現在像妳這樣的年輕人有很多,社會壹直在發展,很多人在家呆著也可以,不需要跟外界經常打交道的。”林醫生耐心地說道,試圖寬解他的情緒。
  “我這個人就是內向,就是不開朗,這樣不行嗎?為什麽壹定要逼得我開朗活潑,天天戴著面具跟人打交道?”
  “為什麽路上看到人就要打招呼,為什麽壹定要跟同學搞好關系,為什麽要拍領導馬屁,為什麽要說話圓滑?”
  “我就不能好好做自己嗎?有些話我不能說還不能保持沈默嗎?”
  “我真是恨透了內向,外向這兩個詞,為什麽要把每個人貼上標簽,這麽簡單地分類。”
  小傑仿佛打開了泄洪的閥門,盡情吐露著自己的心聲。
  當內心所有情緒都宣泄壹通後,他的焦慮似乎得到了壹定程度的緩解。
  所有的話都說完後,小傑看著林醫生,流露出感激之色:“謝謝妳,林醫生。”
  這壹次,他終於可以直視林醫生的眼神,目光沒有躲閃,雖然只持續了三秒鐘,但也是難得的進步了。
  “妳做得很好,就是要這樣,先做妳自己,然後慢慢地嘗試,以自己想要的方式,跟別人打交道。”
  林醫生贊許道:“要記住壹點,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好嗎?”
  “嗯。”小傑迷茫地點點頭。
  雖然他不太明白,什麽叫做以自己的方式跟人打交道,但他知道,林醫生說的不會有錯。
  這些年來,他看了起碼快10個醫生,大部分所謂的心理醫生對他都很敷衍,只是大略地問壹下病情,馬上就開出藥了。
  只有林醫生,會認真地聽他說上半個小時,不管他說什麽,都在鼓勵他,不會有壹絲不耐煩。
  在這裏,他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重視和理解。
  他不需要再戴上面具,也不用在意對方的想法,可以聚焦內心深處,先考慮自己的感受。
  “今天是個很好的開始,以後妳每周按時來壹次,我再給妳換個藥,雖然效果差壹點,但沒什麽不良反應,這樣藥物和心理治療同時進行,應該能夠緩解壹下病情。”
  林醫生微笑著點頭,飛速開出藥方。
  看到自己的病人狀態變好,那麽只是有那麽壹絲改善,他也會覺得心情愉悅,非常有成就感。
  就這樣,小傑漸漸習慣了心理治療,努力地嘗試著回歸正常。
  兩周後,他又壹次來到問診室。
  這壹次,林醫生在問完病癥後,沒有馬上例行開藥,而是面露喜色地說道。
  “小傑,我有個好消息要告訴妳。”
  “還記得兩周前,我跟妳說過,現在醫學界暫時沒有治療社交恐懼癥的對癥藥物嗎?”
  “呵呵,這話我剛說沒多久,就被打臉了。”
  “三清集團去年研發了壹款針對社恐的藥物,今年已經進入臨床三期試驗。”
  “妳有沒有興趣參加試藥?”
  小傑楞了壹下,才驚喜地說道:“真的?那可太好了。”
  不過,他隨即想到要面對許多醫生和護士,以及其他的病人,立即有些焦慮起來。
  於是小心翼翼地問道:“不過,這個臨床試驗要參加多久?”
  林醫生沈吟道:“壹般中樞神經系統方面的藥物,由於治療周期長,響應時間長,而且還伴隨著隨訪時間長的問題,所以整個臨床試驗的周期會顯著增長。”
  “而對於其他的壹些比如消炎,抗菌等藥物就不需要這麽長的治療周期,臨床試驗相應也會縮短。”
  “像其他的新藥試驗,誌願者只要在醫院呆上壹兩周就行,但精神類藥物的療程壹般都要持續兩個月以上。”
  “兩個月以上啊。”小傑壹聽時間這麽久,頓時打起了退堂鼓。
  林醫生安慰道:“妳不用擔心,試藥和檢查都是免費的,妳在家久了也會比較悶,可以來醫院呆壹呆,見見跟妳壹樣社恐的其他病人,他們跟妳壹樣都很年輕,應該能找到壹些共同語言。”
  “當然,妳要是覺得時間太長,也隨便妳。”
  “我只是給妳提壹個治療的建議,至於參不參加,還是看妳自己。”
  看到林醫生的態度比較溫和,並不強硬,小傑不再猶豫,點頭答應了下來。
  當天,他簽完字後,就立即進行體檢,正式開始了試藥。
  精神類藥物臨床試驗時間比較長,所以他並沒有壹直呆在醫院。
  而是呆上幾天,確定沒有什麽不良反應之後就回家,然後過壹段時間回來復查。
  每兩周,他都要帶著這個周期內所有剩下的藥片回收進行,並且測量記錄壹些基本指標,比如體溫,體重和血壓。
  每四周,要進行生理指標檢測,除了以上平常要測量的數據,還要多幾項抽血,心電等檢查。
  每壹次復查,醫生都會對照壹張測試診療表來詢問具體的病情進展,以及過去兩周的生理心理狀態,來判斷病情的好轉還是加重。
  因為服藥不僅僅關乎他自己的病情,還有更多的科研價值,所以在這期間,他要將每次服藥情況記錄下來。
  何時漏服,中間有沒有服用過別的處方藥或非處方藥,都要壹壹記錄,任何會影響到臨床試驗結果的行為都不能忽視。
  雖然繁瑣,卻很值得,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小傑發現,自己的病情真的有在變好。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