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千嬌

西風緊

歷史軍事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七十六章 仁者無敵(二)

十國千嬌 by 西風緊

2025-3-10 20:58

  地上幾個人倒在血泊之中,未幹的血水沿著地磚橫流。史彥超的衣甲上濺滿了鮮血,刀身上血在往下滴,看起來更加可怖。史彥超似乎殺得還不盡興,看了壹眼剛剛被攙扶起來的鎮兵武將,提著刀就走了過去。
  “反正妳不能約束部下,就是個草包,留著何用?”史彥超說罷揮起了長刀。
  旁邊有人大喊:“違軍法者非他,罪不至死……”但已經晚了,史彥超壹刀就捅進了那武將的腹部,慘叫聲響起,人還沒死,在腹部被捅穿是怎麽也活不成的了。
  沒人敢指責史彥超亂殺,所有的將士都滿面恐懼地看著他,還有街上的百姓,無不畏懼。
  就在這時,便有人道:“郭大帥來了!”
  眾人紛紛轉頭,郭紹從馬車上下來,和幾個侍衛隨從壹起大步向這邊走過來。不遠處,王樸和董遵誨等人聞訊也趕來了,還帶著壹眾兵馬。
  史彥超收起屠刀,上前抱拳執軍禮道:“拜見郭都點檢。”
  這麽壹個殺人不眨眼的大漢卻對另外的人彎腰執禮,圍觀的百姓紛紛把目光轉向郭紹,好奇地想看什麽樣的人才能制住如此兇殘的武夫。卻見郭大帥是個高壯的年輕漢子,並無多少特別之處,因為周軍禁兵大多都是這樣的青壯壯漢。
  郭紹此時也忍不住看了史彥超壹眼,因為他覺得今天史彥超在自己面前的態度有點不同。這廝壹直都比較守軍中規矩、遵從軍令不假,但為人桀驁不馴,脾氣又差,今天倒是頗給面子……是什麽原因讓史彥超在自己面前態度改觀了?
  郭紹沒有理會史彥超,跨步越過地上的血跡,走到軍營前面,大聲道:“上有國法,下有軍規。藐視軍法者,就是這樣的下場!”
  周圍的人看著這壹切,安靜消停下來。
  郭紹轉身看著那個呆立的苦主,以及放在街上的幾具蓋著的屍首,又道:“殺人償命,就算是我麾下的將士,違了國法照樣嚴懲。若是天下誰有兵器誰就可以胡作非為,不顧命了殺人誰不會?昔日天下大亂,十國混戰民不聊生,赤子為寇,壞蛋當權,外寇趁機欺淩,丟失土地百姓為奴,皆因於此……諸位鄉親,還想繼續過亂世的日子?”
  他頓了頓又大聲道:“大統之朝,要民安居樂業,要自強抵禦外辱,要懲惡揚善,刀槍,就得握於仁者之手!仁者捍衛百姓,善惡分明,公正有法……仁者無敵!”
  百姓裏很快有人大叫:“好!好!說得好……”
  後面的董遵誨激動地大喊道:“仁者無敵!”眾禁軍頓時跟著吶喊,城墻下面的軍民壹片嘩然。郭紹這時便迅速離開了此地,身後還在喧嘩。
  他過去很快碰見了王樸等人,見王樸神色有異,目光在自己身上瞧來瞧去。
  “王使君,咱們走罷。”郭紹道。
  王樸道:“李谷今天到江寧城,身為同僚,老夫去城門口迎接他。”
  “李相公這會兒到?”郭紹立刻改變了打算,“我與王使君同去。”
  李谷雖然是政事堂宰相,但多次隨軍出征,當年晉陽之役負責從各州縣調糧,幹得不多;後來征淮南,被任命前鋒兵權,可顯然在作戰方面不太擅長。之後打仗就壹直負責後勤,平叛二李之戰、攻蜀之戰、以及這回進攻江南,他都幹著這活兒。他出力還是不小的,郭紹與他私交也不錯。
  壹行人到了城門口等了壹會兒,果然就見李谷等人騎著馬進城來了。於是壹番見禮寒暄,郭紹將李谷請去中軍行轅。
  郭紹覺得王樸這人,並不善於與人結交攀交情,但今天卻專門來接李谷,當下又些詫異。果不出所料,王樸就沒說幾句寒暄的話,立刻就提起了他的目的:“老夫聽說,李相公與南唐大臣韓熙載有多年交情?”
  李谷倒也坦然,說道:“韓熙載家本在中原為官,當年與我為忘年之交,互為好友。後來韓家牽連謀反,韓熙載難逃,當時便是我護送他到正陽渡淮河。”
  李谷笑道:“分別之時,韓公與我相約,若南唐重用他,必取中原。而今南唐已滅,怕是羞於見我了。”
  王樸搖搖頭道:“好友之情還在的。”
  “哦?”李谷打量著王樸。
  王樸在馬背上轉頭對郭紹說道:“這麽些年來,中原連年混戰,從士族到百姓都不斷難逃;南唐國人口興旺,很大壹部分來源中原南遷。韓熙載身居高位,結交甚廣,頗有名望,他能影響很多士族的態度、對輿情也很有作用。若是能拉攏此人歸復大周,對穩固南唐國局面大有裨益。”
  郭紹點點頭。
  王樸又道:“南方士人,為了名聲和家族名望,表面上至少是常常修路鋪橋、積善行德,在地方上百姓中頗得民心,庶民最信的還是士人;他們上下結交,又善文墨道理,輿情盡握其手。郭將軍若想盡快安撫南唐國各地,必不能急於對這些人劫掠勒索,相反得拉攏他們,否則難得人心。”
  郭紹聽罷以為善,當即采納王樸的建議:“若能讓韓熙載到大周為官,自是好事。”
  “還有光政院輔政陳喬,據我所知,此人也是南唐文士領袖。”王樸道,“不過陳喬如今不知下落,見了韓熙載先問問再說。”
  王樸說罷轉頭對李谷道:“李公現在就與我去拜訪韓府如何?”
  李谷風塵仆仆剛進城,連落腳都沒有,可又不好拒絕,只得拱手道:“既是國家大事,哪敢懈怠?”
  郭紹看向李谷笑道:“王使君乃雷厲風行之人,便辛苦李相公壹趟,今晚在中軍行轅,我設宴為妳接風洗塵。”
  於是郭紹與二人拜別,這時王樸神色嚴肅,沈吟片刻道:“對了,上次我自請暫留在江寧,不過我想到李公(李谷)或許更加合適。郭將軍班師回朝時,我也隨軍回去罷。”
  “到時再商議不遲。”郭紹隨口道。
  他和左攸等人返回了中軍行轅,征用的壹座南唐的官署衙門。左攸隨行入堂,二人剛進大堂,他便說道:“在下以為,王樞密使今日改變口風,可能不是因李谷到江寧,而是重新表明立場,或許是想支持主公之大事。”
  郭紹也正尋思,當下不置可否。
  左攸又道:“敵國北漢、南唐人散布流言,說主公要自立,不過從對手之口放出風聲,或許並不全是壞事。”
  郭紹當即贊同左攸的看法:“本來大事部署完之後,確得放出點風聲,好分清哪些人是什麽態度。”
  他想到的是今天的史彥超態度改觀,猜測可能和長江那塊篡位石頭有關,史彥超看起來並不願意阻止自己稱帝。還有別的壹些觀望的人,也可以有點準備;郭紹在幹大事前夕越多的人擁護、風險就越小。
  左攸說完了想說的話,看外面太陽已到中天,便告辭而出。
  郭紹從後面出大堂,也準備去吃飯。他當下忍不住從口袋裏掏出東京來的奏報,又看壹遍……雖然照左攸和自己的判斷,被人戳穿意圖並不會有太大影響,但黃河裏撈出來的那四句話也實在太難聽了。郭紹頓時又忍不住地心生惱怒。
  肯定是趙匡胤幹的,還有河東李筠。最不願意看到自己稱帝的人,顯然是趙匡胤,但他身在北漢國,要到黃河這邊來不容易,可能和李筠勾結了。
  郭紹在屋檐下踱來踱去,過了壹會兒想出壹個法子來:招安追隨趙匡胤的那幾個兄弟、以及那些親兵,讓他們提著趙匡胤的腦袋回來將功補過。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