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興霸天

歷史軍事

大唐,隴右道,涼州。
學堂內,李彥跪坐到蒲團上,將筆墨紙硯壹壹拿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零二章 狄仁傑,字懷英,並州法曹

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by 興霸天

2023-9-17 08:35

  通化門。
  狄仁傑遙遙望著這座長安東門,圓臉上不禁露出壹絲笑意。
  通化門由於靠近大明宮,多為官方迎送,百官餞別的地方,政治地位是很高的。
  以狄仁傑此時的官品,其實應該走更平民化的春明門。
  不過他昨晚是在長樂驛休息的,今天趕了個早,正好順著官道壹路來此,也沒必要特意繞道往南。
  但還未到城門前,壹直跟在身邊的狄秋就低聲道:“阿郎,前方似乎有些不太平。”
  狄仁傑騎在馬上,已經看到了前面發生了何事,撫須道:“我們來得不巧。”
  壹隊長長的囚徒,從通化門內走了出來。
  對於進京升職的官員來說,這真是不太吉利了。
  狄仁傑倒也不惱,退到壹側,身姿靈活的翻身下馬。
  狄秋則看著這群心喪若死的犯人,被差吏壹路押送,有些害怕:“阿郎,長安不比並州,我們要當心啊!”
  狄仁傑摸了摸馬脖的鬃毛:“妳忘了,若無閻師搭救,我也在獄中難以起復,不必杞人憂天。”
  話音剛落,囚徒裏面的壹人,轉身對著大明宮的方向高呼:“聖人,我柴青任千牛備身,壹直忠心耿耿,從未與賀蘭逆賊同謀,冤枉!冤枉啊!”
  眾人為之側目,就見身後的差吏用力壹推:“快走!”
  那人壹個踉蹌滾倒在地,哭號著起身,跌跌撞撞往前走。
  目睹這壹幕,狄仁傑才輕咦壹聲。
  他的目光轉動,在圍觀人群裏掃視了壹下,落在壹位穿著打扮最得體的漢子身上,靠近了道:“請問這位郎君,這些人犯了什麽案?”
  漢子聽著外地口音,本來不想回答,但側目壹看青色官袍,馬上行禮道:“這位郎君,此事不好言明啊,不過這些人,是回不來長安嘍!”
  狄仁傑奇怪的正是這點,大唐官員起起落落的情況還是挺正常的。
  誰也不知今日的階下之囚,明日是不是又能重登天子堂,因此即便是流放,底層的差吏壹般也不會過於為難。
  可此時,差吏卻將這些犯官如驅趕牛馬壹般,看來案件是真的非同小可。
  狄仁傑謝過路人,入了通化門後,先不去皇城,而是往長安驛館,遞上驛牒。
  驛館的小吏起身,帶到偏院屋前:“妳們就住這裏吧,屋內濕氣較重,狄少府多擔待些。”
  嘴上說著多擔待,小吏顯然沒有將區區壹個外州縣尉放在眼中,很快離去。
  狄秋看著屋子,皺了皺眉,趕緊進去打掃,狄仁傑則挺著個肚子,漫步而出。
  等到狄秋忙忙碌碌,將屋子打掃幹凈,到了可以住人的地步,就見狄仁傑手裏端著壹個杯子,走了回來。
  狄仁傑道:“狄秋,辛苦妳了,過來喝杯茶吧。”
  狄秋吐了吐舌頭:“阿郎,我又沒病,喝什麽茶啊!”
  狄仁傑笑道:“這不是藥茶,長安的寺院正流行這種茶品,味道確實不錯,妳嘗嘗。”
  狄秋接過來,小心翼翼的喝了壹口,頓時皺起眉頭:“還是挺苦的。”
  “呵呵呵!”
  狄仁傑失笑,重新拿回杯子,也不嫌棄,慢慢品茶。
  狄秋道:“阿郎,現在時日還早,我們為什麽不去皇城述職?聽說內衛權柄很大,得聖人所重,阿郎壹旦領了內衛之職,那驛館小吏,肯定就不會給我們安排這等住所了。”
  在並州之時,狄仁傑是縣尉,分押法曹,雖說不是什麽大官,但由於斷案準確,從無冤錯,壹向得上下尊重。
  此時壹來長安,就碰了個軟釘子,讓狄秋有點憋屈。
  狄仁傑微微搖頭,以極低的聲音道:“內衛之職,榮險共存,不好當啊!”
  狄秋沒聽清:“阿郎?”
  狄仁傑恢復笑容:“沒什麽,狄秋,妳早就想去西市了,去逛壹逛吧,我今日準備先在驛館看壹看案牒,明早再去皇城。”
  “哦!”
  狄秋點了點頭,倒是開心起來:“那我去西市啦!”
  目送狄秋離去,狄仁傑將並州最後結案的案牒副錄取出,仔細核實。
  這份工作路上都在做,已經完成了七七八八,為的是確定自己在工作交接時,最後的幾起案子裏,到底有沒有紕漏之處。
  直到此時,確定無誤了,他才將案牒收好,舒了口氣。
  做完工作後,狄仁傑起身,活動了壹下日漸發福的身子,開始踱步。
  根據剛剛從驛館其他官員口中探聽到的消息,三個月前,長安可是發生了壹件驚心動魄的大事!
  皇後外戚,周國公武敏之,大鬧佛會,欲行不軌。
  當場將之格殺的,正是內衛機宜使李元芳。
  也正是提拔他的李元芳。
  狄仁傑起初實在不明白,自己怎麽會得這位少年官員看重,壹步調來當京官。
  當年他得閻立本青睞,也只是從判佐升職為縣尉。
  沒辦法,明經科不比進士科,他的家世又不得關隴看重,確實難升。
  而後做起縣尉,壹做就是十二年。
  狄仁傑今年四十壹了,本以為這輩子就是在家鄉並州任命,沒想到突然接到調令,升職入京。
  無數地方官員,最大的夢想,或許就是當壹當京官了。
  且不說俸祿福利,種種待遇的提升,入京後的眼界開闊,又怎是局限於壹地壹州可比?
  還有在中央任職,容易得貴人看重,開口幾句話,十幾年動也不動的官品就能躍升。
  再調任地方,往往也是壹方明府,壹地父母官!
  狄仁傑自然也希望來京,但這莫名的調令,卻令他實在不解,壹路上也略有忐忑。
  結果真正來了長安,他才發現,李元芳的大名已是傳遍。
  李公嫡孫,將門英才!
  年僅十五,五品大員!
  皇親國戚之外,前所未有!
  刀斬賀蘭逆賊,之前看到那些再無起復可能的囚徒,也與此人有關。
  靠著他,早已無人問津的衛國公府,如今也有絡繹不絕的拜訪者。
  不過這位少年得誌的五品權貴,似乎不喜宴請會客。
  拜訪者倒是能見到面,但也只是見壹面,就被客氣的請出。
  坊間流傳,有人說他性情孤僻,整日就知工作。
  還有人傳他高傲自大,看不起無功的勛貴子弟。
  反正就是很不合群,引發了不少詬病。
  評價這位李機宜,顯然不能根據年齡,而是要看他所作所為。
  根據這種種信息,狄仁傑在踱步之間,腦海中已經初步構思出了壹個上官的形象。
  正沈浸在自己的思考中,外面傳來幾個人的腳步聲,很快狄秋高興的聲音傳來:“阿郎!阿郎!”
  狄仁傑走了出去,就見狄秋帶回來壹位身材魁梧,眼神機警的年輕人。
  那人邁步進來,自我介紹:“在下康猛,字勇誌,涼州姑臧人,見過狄少府。”
  狄仁傑還禮:“狄仁傑,字懷英,並州晉陽人,康郎君此來是?”
  康猛道:“我家大人是涼州姑臧縣康縣尉,也分押法曹壹職,昨日剛到驛館,大人入皇城述職,我無聊閑逛,正好聽到旁人談論狄少府,故不請自來,還望見諒!”
  狄仁傑笑道:“原是如此,請!”
  三人入內,席地坐下,康猛看著狄仁傑的面相,暗暗驚奇。
  雖說任法曹壹職的官員,不都是如自己的父親那般,相貌幹瘦,目光審視,但他至今所見,也都是偏於肅然。
  如狄仁傑這般面容和煦,身寬體闊的,實在少見。
  這般和和氣氣,做了緝兇捕盜,懲戒不良的法曹,那些惡徒豈能望而生畏,供認不法?
  不過兩人聊著聊著,康猛的神情變得鄭重起來。
  人不可貌相,這位狄仁傑言必有中,見識非凡,值得結交。
  他心中暗喜,外地來的官員,在長安不免遭到排斥,康猛也是會交際的,才主動上門。
  先摸壹摸虛實,等父親回來後再行拜訪,這壹來二去就熟悉了,可以抱團。
  狄仁傑看出了對方所想,也樂得多認識各地同僚。
  兩人越聊越投機,說著說著,康猛不經意間就提到了涼州使節團的案子,尤其是作案手法的洞察。
  狄仁傑起初有些疑惑:“狼毫筆殺人,此等機關真的能蒙騙過那位念正使麽……”
  後來聽到內外配合的真相,才恍然點頭,旋即臉色微沈:“吐蕃此計甚是毒辣,恐邊境不寧啊!”
  康猛詫異:“李機宜當時也是這麽說的,等使節團回國,肯定會在念正使身死涼州驛館之事上大做文章,再犯我邊疆!”
  狄仁傑眉頭微揚:“如此說來,康郎君與李機宜是舊識了?”
  康猛點點頭,由衷的道:“我曾渾噩度日,是以李機宜為榜樣,才幡然醒悟,立誌要成為壹位偵探,偵查線索,探明真相……正是因為他,才有了今日之我!”
  狄仁傑見他語出真誠,不是奉承,不禁稱奇。
  能作為別人榜樣,指引人生道路,這位上官的形象,變得更加復雜起來。
  康猛感嘆完畢,也覺得不對:“聽狄少府之意……”
  狄仁傑知道這沒什麽好隱瞞的:“我來京是得李機宜看重,入內衛任職。”
  康猛拍手笑道:“緣分!真是緣分!我家大人也是得李機宜看重,入內衛任職,等他回來,必須去酒樓設宴,壹品長安美食,請狄少府千萬不要推辭!”
  狄仁傑摸了摸路上餓瘦的肚子,笑容真誠:“固所願也,不推辭,不推辭!”
  等到康縣尉回到驛館,康猛又拉上得文解入京,在驛館內都用功苦讀的弟弟康達。
  壹群人說說笑笑,往最近的酒樓而去。
  匯入朱雀大街川流不息的人群時,狄仁傑下意識的看向皇城。
  李元芳,到底是壹個怎樣的人呢?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