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興霸天

歷史軍事

大唐,隴右道,涼州。
學堂內,李彥跪坐到蒲團上,將筆墨紙硯壹壹拿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壹百七十三章 道門各派初歸心,從大真人號令!

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by 興霸天

2023-9-17 08:38

  “龍婆交代了!”
  當陸炳興奮地來到身邊,告訴這個好消息,李彥也微微壹笑:“她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在什麽地方?”
  陸炳將口供遞了過來,簡單概括:“在壹座殘破的龍宮裏,九葉靈芝草起初被栽種在其中,後養出靈智,每年都會在壹段漕河內行動,龍婆要見它時,也用特定的方式約出。”
  “生出的靈智,類比於三歲的孩童麽?”
  李彥仔細看了看口供,有些凝重:“這靈芝草是仙家之物,確實不可能隨意存放於水中,否則必出異相,本以為是布置了神禁,沒想到是寄生在昔日的江河龍宮,倒是麻煩了。”
  有鑒於那帶給他不小陰影的人參娃娃,對於這類在天地汙濁時期生出靈智的花花草草,陸炳都覺得不是善類:“不錯,現在這靈芝草有了龍宮的保護,就算龍婆將它供出,也要防備其自我產生報復的念頭,釋放汙穢之力!”
  李彥頷首:“越是到了這個時候,越是不能功虧壹簣,得將壹切情況都考慮進去……”
  陸炳沈聲道:“我剛剛已經通知漕運總督,擇精銳配合,壹定要將此物拿下!”
  早在確定萬聖公主以運河威脅時,錦衣衛就緊急調動各地的十三太保,把守運河各個地段,進行搜尋排查,現在更是有的放矢。
  李彥則安排好了道門各派,準備立刻行動:“事不宜遲,我們出發吧,早壹刻收了九葉靈芝草,心中早壹刻踏實。”
  陸炳由衷地道:“此番幸得先生出手,解決大患,安定社稷,還我大明壹個清平江山!”
  想到可憐的真龍之氣,李彥暗暗搖了搖頭。
  可惜嘉靖朝文武大才極多,連錦衣衛這種特務機關,都出了陸炳這樣的異數,卻終究還是難以挽回江河日下的國政。
  千年之期麽……
  正考慮著這件俗世與神話的糾葛,剛剛出了詔獄,就見戴著暖耳冬帽,裹著白狐披風的呂芳從轎子中走出:“咱家來得巧了,兩位這是?”
  陸炳道:“龍婆交代了,我們正要去除掉運河的禍患!”
  “哎呦,那可是大好事!”
  呂芳喜上眉梢,也是由衷的高興,卻又湊到近前,換上壹副肅穆謹敬的面容,壓低聲音道:“只是那賊犯之前所言,萬歲爺十分上心,還要問出個準信才好。”
  陸炳心頭壹沈,李彥則早有預料。
  嘉靖本來不是正統的太子登基,屬於天上掉餡餅,對於真龍之氣當然更為看重,也就是負責審問的,是給他戴紅花的自己和奶兄弟陸炳,不然的話,早就轉交給司禮監轄下的東廠了。
  只給龍婆壹日時限,正是知道嘉靖在此事上不會有耐心,現在可以回應了:“請呂公公稟告陛下,處斬案犯之際,真龍之氣自會回歸。”
  陸炳松了口氣,呂芳稍作沈吟,也點頭道:“那敢情好!”
  如果這位將真龍之氣從龍婆體內取出,再轉交給嘉靖,以其多疑的性格,肯定會懷疑在此過程中,會不會截留部分下來,到時候鬧了脾氣,周圍的人日子也不好過,如今這般處理手段,則再合適不過了。
  待得呂芳匆匆回宮復命,兩人翻身上馬,領著錦衣衛精銳往港口而去,與漕運總督會合。
  明朝的京杭大運河,承襲自元代,但每年經過的漕糧是元代時期運輸量的近十倍,這壹切不僅與糧食貨物不靠海運,全靠內陸的江河運輸有關,也歸功於對運河的疏通和修繕,而負責這些工程的,正是漕運總督。
  當李彥和陸炳帶著壹眾精銳抵達碼頭時,就見冬日的寒風裏,已經有壹群人抵達,為首壹位身材高瘦的老者迎了上來:“陸都督!李真人!”
  兩人還禮:“歐陽尚書!”
  擔任漕運總督需要的是綜合型人才,在大明擔任過此職的,基本都獲得了良好的仕途和名聲,而現在這位工部尚書歐陽必進,則是特派的漕運總督兼理海防。
  他還有壹層身份,乃是嚴嵩妻子歐陽氏的親弟弟,嚴世蕃的親舅舅,屬於嚴黨的中流砥柱。
  毫無疑問,這是壹位關系戶。
  在扳倒陶仲文的過程中,李彥自不必說,陸炳也是居功至偉,呂芳則參與到抓捕龍婆,揪出大內隱患,唯有嚴嵩壹直沒有插手的機會,被排斥在外。
  向來只有嚴黨搶功的份,什麽時候讓他們靠邊站過?
  得李彥提醒,再加上了解嚴世蕃的為人,陸炳是有過防備的,果然發現了不少小動作,不過還未加以警示,對方就主動罷手了。
  陸炳也不想與如日中天的嚴氏父子交惡,既然對方退了壹步,也投桃報李,讓歐陽必進參與,果然嘉靖早有此意,各有功績,皆大歡喜。
  不過歐陽必進並非無用之輩,相反他能力突出,端慎老成,在治理地方時還發明了人力耕地機,功澤後世,雖然是靠了關系進來的,也有真才實學。
  此時看了供詞中的水域,頓時驚呼起來:“賊子要麽在大通河、白漕與衛漕遊走?要麽在會通河盤踞?”
  朱元璋立國時期,國都在金陵,四方的賦稅是經過長江運送過去的,天然水系使用起來很方便,漕運並不發達,針對運河的治理,僅僅限制在幾個局部的河流上。
  全國性質的運河整治,是朱棣時期開始的,北自大通橋起,南到杭州,全長共三千余裏,分別由大通河、白漕、衛漕、閘漕、河漕、湖漕、江漕、浙漕組成,總稱之為漕河。
  這些是官方稱謂,到了各地還是以當地為號,通俗好記。
  比如大通河的源頭,是昌平深山中各泉水匯合後流經都城,然後流過大通橋,向東流到通州,最後流入白河,在本地人口中,又叫“北京港”。
  白漕又稱白河,元代的時候被稱為通州運糧河,從通州往南流,最後在天津流入衛漕。
  衛漕即衛河,元代的時候被稱為禦河,從天津往南方流動。
  歐陽必進失色的原因正在與此,九葉靈芝草活動的範圍,太接近京師了,簡直就是在眼皮子底下活動。
  這是龍婆有意為之。
  離得遠了,哪怕汙穢爆發開來,讓沿途的城鎮遭受大災,也是冰冷冷的數字,死壹萬、死十萬甚至伏屍百萬,地方官員都承受不起,京師的權貴則不見得會真正在乎,只有讓都城感受到切膚之痛,才具備最強的威懾性。
  歐陽必進就緊張非常:“這三段河道絕對亂不得,不然的話,整個京師都要遭殃!”
  陸炳道:“京師的重要性自不必說,會通河又如何?”
  歐陽必進慘然道:“那裏其實更重要,是南北之脊啊……兩位隨我來!”
  跟著這位漕運總督上了大船,進入船艙後,就見壹幅地圖鋪開,其上正是京杭大運河的各個河段,雖然肯定不如後世那般精確,但就如今的年代而言,已經標註得極為詳細。
  李彥暗暗點頭。
  明朝中後期在許多方面很是拉胯,所幸運河是民生根基,治理得還是不錯,萬歷年間的《河防壹覽》中都有言,“治河莫難於我朝,亦莫善於我朝”“以治河之工,而收漕運之利”。
  而歐陽必進的手指在運河中部劃過:“這條會通河,永樂九年開始重新修整,前朝的河道狹窄、水淺,不能通行大型船只,洪武二十四年,黃河又決口,淤泥阻塞,只能再次開鑿,重新修整。”
  “就為了修這條河段,征用民夫三十余萬人,歷經四年才完成,修築閘門壹百多個,又設置積水、進水、平水等閘門五十余處,還修建二十座堤壩防止河水外泄。”
  “其中為了引水分流,河床上建的南北兩壩閘最為重要,控制水量,南流三分,南會泗水,北流七分,註入禦河,民間又稱‘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
  陸炳臉色難看:“如果靈芝草在這裏爆發生亂,那就相當於把運河攔腰斬斷?後果不堪設想啊!”
  李彥則開口問道:“會通河既是人工開鑿,大致有多深?”
  歐陽必進這點並不能確定,詢問了漕運的官員後,給予答復:“最初是深壹丈三尺,寬三丈二尺,本朝尚未有過大的修繕,淤泥堆積,恐怕要略淺些,不過載重八百斛的船只,依舊可以自由行駛。”
  李彥道:“太淺了,江河中的龍宮不比四海龍宮龐大,卻也難以在這麽淺的河道通行,除非九葉靈芝草主動離開龍宮,亦或是運用類似於須彌芥子之類的手段……”
  陸炳精神壹振:“所以會通河作為南北之脊,對於運河的破壞性雖然最大,但靈芝草最有可能的,還是在靠近京師的河段徘徊?”
  歐陽必進皺眉:“可萬壹不是……”
  李彥道:“對於壹個有靈性,但靈智又不是太高的目標,我們只能設想它位於自己的舒適區間,再進行側重,否則壹條壹條河段搜尋過來,肯定打草驚蛇,後果更為嚴重。”
  這樣勇於承擔責任,歐陽必進還是十分佩服的,目光上移,落在大通河、白漕和衛漕上:“如果以深度確定位置,倒是好辦了,能容納龍宮的河段並不多。”
  陸炳道:“我們還有龍婆交代的秘法,可以將靈芝草引出來,只要它浮上水面,壹切都好辦了。”
  李彥道:“這類靈物都極為敏銳,還是要做好戰鬥的裝備,戰前還要選定幾處可以舍棄的河段,如果難以將龍宮直接拿下,就要將它逼入那裏,將汙染降低到極致。”
  陸炳看向歐陽必進,歐陽必進咬咬牙:“好!我來選!”
  大船駛出碼頭,正式進入大通河,艙內的漕運官吏忙碌起來,錦衣衛則配合調動周遭城鎮的兵力,萬壹發生洪澇事件,要組織百姓轉移。
  李彥來到甲板上:“下來吧!”
  半空中壹道道流光落下,正是道門各派。
  朝天宮和神樂觀的道士自然是壹個不拉地抵達,正壹道的張玄慶、藍道行和葛雷也現身,此前沒有出現的老道士,亦隨之現身,稽首行禮:“大真人!”
  李彥還禮:“諸位同道,此番緝捕的目標是九葉靈芝草,此物本為天庭靈草,後被盜入人世,如今又生出靈性,竊據江河中的壹座龍宮……”
  “此物經由陶仲文設計,體內積蓄著大量汙濁,壹旦倒灌入水中,汙穢運河,到時產生的影響將難以預估,遺禍無窮,我們必須阻止它!”
  群道受號召前來,卻不知具體發生了什麽,直到此時方知事態的嚴重性,面色都凝重起來。
  而李彥環視四方:“排查河段,組織撤離,由錦衣衛和漕司負責,突破龍宮,緝拿靈草,則要諸位協力助我!”
  沖虛子和曇陽子對視壹眼,沒有第壹時間應聲。
  兩派出海之時,曾經布置下神禁,突入龍宮,最終在絞殺倭國修行者中派上了大用。
  可那座西海龍宮裏面是空的,龍族早就撤離,他們面對的其實是壹個遺跡,如今則變成有主之物,還要顧及周遭的環境,投鼠忌器,難度實在遠非此前可比。
  其他道士同樣安靜了下來,不過正壹道中,張玄慶僅僅經歷了片刻遲疑,就下定決心,手掌壹翻,取出寶印:“貧道不才,得家中長輩賜予‘陽平治都功印’,能役使鬼神,可鎮此物!”
  此寶壹出,人人側目,不少老道更是大為震撼。
  龍虎山有兩件張道陵親賜的傳承寶器,“三五斬邪雌雄劍”與“陽平治都功印”,後者是張道陵將信眾分為二十四治,本有二十四塊,不過別的印都收回天界,只留下陽平治這壹塊,將此印蓋在符箓之上,將產生莫大威能。
  如此至寶,以前的天師想要調用,是千難萬難,現在居然主動取出相助,態度實在令人詫異。
  但想到這位賜下的符箓,真的能讓那些困於九劫內的前輩陷入沈眠,等待未來的轉機,他們又能理解龍虎山的選擇……
  “好!”
  李彥朝著張玄慶微微頷首,再對眾人正色道:“各派勠力同心,定能以平大患,不負朝廷供奉,萬民信仰!”
  群道精神壹振,齊聲應道:“願從大真人號令!”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