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697章 張公修路無錢乎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羽林飛騎沒有偵騎四出,人少。
  趕路到村子,村子裏居然炊煙裊裊,現在是晌午。
  “離京兆府近,村中的百姓得到了好處。”張九齡猜出來村子為什麽會吃三頓飯。
  每當灞水李家莊子有動作,京兆府及周邊跟著吃香。
  村口的地方,眾人見到了許多只雞,雞的腿上綁有長短不壹、顏色不同的繩子。
  它們咕咕咕叫著用爪子刨土,不時叼兩下,不知道是刨蟲子吃,還是吃沙子。
  管事過去找人,村正帶著壹群人迎出來。
  “真是羽林飛騎,快,拿草,餵馬,各家把好飯菜端出來。”
  村正見到羽林飛騎,興奮地吩咐下去。
  跟出來的百姓紛紛往回跑,取東西。
  壹行人進村,先餵馬。
  村民們吃得差不多,天熱,吃的居然是小米水飯。
  有的村民家中今天就吃鹹菜,有的用雞蛋炒了蔥,給端過來。
  “張公,村子小,沒什麽好飯菜,對付壹口。”村正送過來壹盤醬茄子,客氣道。
  “多謝童村正。”張九齡知道今天人家不會要錢,村正姓童,單名芾。
  他更知道對方不是看在他壹個沒有了官職的人才給東西,而是羽林飛騎。
  羽林飛騎名聲好,更遠處的百姓都知道了。
  管事在另壹邊找人商量著買馬,村子裏有三匹馬,他多給錢,對方可以再去買壹匹馬。
  什長方廣長走過來:“張公,今天住在村子裏,兄弟們昨天晚上壹路急趕,現在狀態不是最好的時候。”
  “聽方將軍的安排。”張九齡給對方提高了身份,表示沒意見。
  羽林飛騎應該保持好的狀態,萬壹遇到危險呢。
  羽林飛騎有十五個人吃飯速度快,水飯更容易吃,扒拉幾下,三碗下肚。
  趁著天亮,找個陰涼的地方,把臉壹蒙,睡覺。
  另外五個慢慢吃,吃完了開始守崗。
  晚上吃飯的時候,這五個人吃得快,吃完了睡覺。
  其他人分成三班,交替站崗。
  當天亮隊伍吃過早飯,再次趕路的時候,果然多了壹匹馬。
  原來獨自拉車的馬似乎很高興,打了好幾下響鼻。
  “村正,村子祠堂的門口有個石頭壓著的紙包。”有村民路過祠堂的時候發現情況。
  他不敢碰那個東西,祠堂豈是可以輕慢的?他找到村正童芾。
  村正帶人過去,果然有壹個拳頭大的石頭壓著壹個黃紙包。
  他先進祠堂上香,這才出來把石頭挪開,撿起紙包,打開,裏面是二十張壹百錢的兌換券。
  還有壹封用鉛筆寫的信。
  “多謝童家村老少款待,但羽林飛騎不占百姓便宜,留錢兩千。”村正念出來。
  “好兵啊,我大唐強兵。”村中壹族老大聲說著,中氣十足。
  時間壹晃而過,七月到了最後壹天。
  有著羽林飛騎保護,張九齡的隊伍不用專門算好時間休息和趕路。
  只要馬能夠休息過來,隊伍裏的人無所謂。
  隊伍變大了,多了四十多個人,都是趕路的,看到羽林飛騎,他們就加快速度跟著小跑。
  羽林飛騎無奈,只好把馬讓出來給他們騎,不會騎馬的還得教。
  他們都是要去更南邊,包括張九齡同壹個州的人。
  路上走短途的遇到得更多,跟著羽林飛騎走,到地方分別。
  “又到大庾嶺了,此路太過難行,只能繞很遠的路,不然車過不去。”
  張九齡看著眼前的大庾嶺,目光中有著愁色。
  想走近路,只這壹條,大家得背著東西走。
  “若是有壹條路,兩邊的村子連上,很快走過去,便少許多危險,不然有人會搶劫、殺人。”
  張九齡憂色更重,跟在隊伍裏的百姓同樣苦惱。
  “張公,妳在朝堂為官,可向陛下言說,妳要是帶個頭兒,我們願意跟妳修壹條好路。”
  同樣是韶州曲江縣的人過來跟張九齡說。
  張九齡搖頭:“若只為我等通行,修路甚難,需找壹由頭,這個……廣州市舶司?”
  他知道自己上書,說自己家附近的路不好走,朝廷不會管。
  妳家路不好走,別人家難道好走?
  若是跟買賣有關系,貨物需要運輸,朝廷就可能同意。
  百姓早想修路了,沒人領頭,不懂怎麽修。
  羽林飛騎什長過來,他不在乎路好不好,二十個羽林飛騎在,什麽搶劫?誰搶誰?
  “張公可是欲修此路?”方廣長打量著大庾嶺詢問。
  “此路難行,妳等可回去了,壹路護送,九齡多謝。”張九齡抱拳行禮。
  “我們回去不急,張公要修路?”方廣長再問,同時汗毛都立起來了,害怕。
  他壹路上始終沒說錢的事情,出來時李東主說錢是給張九齡修路用。
  結果到了今天,到大庾嶺,真要修路?李東主……
  “此地不但應該修路,還應建壹關。”張九齡承認,他有想法。
  “既如此,張公何不帶百姓修路?本地秋收將至,收完糧食,百姓有閑暇。”
  方廣長給出主意,修吧,妳說修還是不修?
  “無朝廷之令,不可擅動百姓。”張九齡微微搖頭。
  “有錢可行?”方廣長問。
  “有錢自然行。”張九齡看方廣長壹眼,心說有錢直接就修了,但沒錢。
  “大額兌換券,當地可認?”方廣長還有問題。
  路上他們使用小額的兌換券,居然沒問題,這邊已經夠南的了,百姓知道,接受。
  “認,我們願意要,只要是灞水李家莊子出的兌換券,我們就要。”跟在隊伍裏的有商人。
  顯然他去過長安,知道大面值的兌換券。
  “如此可太好了,張公請看。”方廣長向兩個兄弟使眼色。
  二人各提了壹個包過來,打開,直接把成捆的兌換券倒在地上。
  跟著趕路的人使勁瞅,錢啊,都是錢。
  張九齡拿起壹摞,看到了上面熟悉的圖案和十緡的數字。
  “這……這是多少錢?”張九齡的手顫抖著,他想通了。
  為什麽會有羽林飛騎壹路跟著,到了此地又問自己要不要修路。
  “張公,兩萬緡,夠修壹條路?”方廣長看周圍人壹眼。
  眾人很自覺地往後退,兩萬緡,幾輩子賺不來的錢。
  “光祿大夫李易出的錢?”張九齡想到了背後的人。
  “陛下知道,張公回到家,壹邊組織人手幹活,壹邊上書壹封即可。”
  方廣長沒直接回答,強調陛下。
  李東主說了,有好事兒都是陛下的,千萬記住。
  “陛下恩德如山如父。”張九齡懂了,大喊。
  四十多個百姓跟著喊:“陛下恩德如山如父。”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