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注册新用户 关闭

找回密码

手机用户推荐选择

下载杏吧APP 看片更便捷

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652章 民生艱難欲橋築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1

  孟儀甫先看父母,見二人未反對,高興地拿起牙簽紮和轉,剛要往嘴裏放,突然頓住,走到母親身邊:“娘,妳嘗嘗。”
  “好。”韓襄客張嘴吃掉。
  報紙上有寫,孩子孝敬的時候不應拒絕,除非情況特殊,比如孩子確實更需要營養,家裏沒有多余的。
  孟儀甫高興地回去,又紮了餵其他人,餵壹圈,自己才安心吃。
  他的身高正好站在那裏壹下壹個,比大人輕松。
  就是有點辣,吃壹個後得緩壹緩。
  宮女取來涼果汁,放在旁邊。
  “剛柔此番過來,沒有大事?”孟浩然專門問壹下,李易豈能隨意出行?
  “種地,看看砂石地怎麽管理,若成功,可向外推廣。
  有的地方種瓜和姜,都種這兩樣,糧食需要外購。
  咱大唐眼下還未達到放棄本地糧食作物種植,只發展經濟作物的程度。”
  李易說情況,大唐始終鼓勵百姓種樹。
  長安所在的關中,以及更西北地區,比他那時某壹段時期植被強多了。
  後來唐滅,更多的地方被非農耕民族占據,他們也不種樹,本來荒漠化就開始嚴重。
  等到了小冰河時期,這邊更完。
  之後壹提起西北,首先想到荒漠、養山羊刨草根、水蒸發量超過降水量、地下水水位下降、種地連種子都收不回來……
  當時許多人研究,說荒漠化無法通過人力改變。
  後來李易看到了實際情況,荒漠在自己的國家力量面前,可以變好,只要別有人人為搞破壞。
  到藍田縣,他要沈下心看看,究竟種什麽合適。
  他有著成套的理論和資料,需要壹個試驗場,希望藍田縣的砂石地表現得各不相同。
  至於養山羊,他比較反對,山羊是好養活,但確實傷害植物厲害。
  除非找到產奶量高的山羊,進行圈養。
  “種個地有這麽麻煩?”孟浩然還是不信,他又沒有親自種地,藍田縣能種地的地方都不錯。
  “有機會帶妳們去隴右道看看,不,京畿道北面的關內道,瞅瞅風沙黃土之地的人種什麽就清楚了。”
  李易不生氣,除了張九齡等少數的人,目前有幾個廣州都督府的人知道北方冬天的嚴寒?
  同樣,北方的又不曉得南方的濕冷,只有全去過的人才明白。
  也就蘇軾那種人,全國隨便發配,到哪都能活,並且寫出流傳千古的名詩詞。
  “那邊不是說有打井嗎?”孟浩然倒是關註過北面,壹條線鉆井鉆過去,穿沙漠。
  “還是不行,同樣的人在同等面積的地上種同壹種作物,當地人付出的勞動時間比藍田縣的人多,產量還少。
  水稻關內道不會種,種麥子和大豆,京畿道有水網,開個口子水放進去,結束。
  關內道要壓井,不下雨,繼續壓井,時間就用在壓井上。
  土壤不夠肥沃,自己又沒有多少肥,只能勤鋤草,收獲後,產量低這裏三成多。”
  李易說完抿了抿嘴,確實太難了。
  他心疼大唐別處的百姓,他權利太大。
  他壹句話可調動幾十萬軍隊去征戰,他說缺錢,無數百姓捐款。
  讓大唐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他的責任與義務。
  “竟是差這麽多?何時去瞧瞧?”
  孟浩然的家鄉土地肥沃,關內道的夏州能跟山南東道的襄州比?咋不跟江南道比呢?
  “明年我看看能不能安排,今年要去河南府,黃河枯水期……咱們修壹座橋?”
  李易說去洛陽,有想法。
  “當地水泥廠多、鋼鐵廠也不少,冬天黃河進入枯水季節,很多河床裸露出來。
  河南府人口更多,動員動員,反正冬天沒啥事兒。
  加上募兵、部分羽林飛騎、西南蠻、鐵勒九姓的人……”
  李易瞬間盤算起來,修黃河大橋對他誘惑比較大。
  王維三個人面面相覷,跟我們說沒用,妳得回去找陛下和宰輔他們。
  “放鴿子?”孟浩然知道遊艇上帶鴿子了。
  “外面下大雨,妳願意出去?病了怎麽辦?壹傳染壹大片,不急。”
  李易看看窗戶上流淌的水,舍不得鴿子。
  實際上把鴿子放出去,鴿子也不會直接往家飛,要先找地方避雨,遊艇支出來的地方就非常合適。
  既然如此,何必折騰?
  “李東主既能考慮修河及人工,自然是已考慮好後勤之事,韓襄客倒是期待大橋建好那日。”
  韓襄客提問,妳怎麽保證那麽多人的吃喝問題?
  當然她不會直接問:妳拿什麽給幹活的人吃?
  那屬於尋常的農婦,她身份不同。
  “到時火車通,去海州,到外面的大唐船隊回來,在海州外面捕魚,糧食少,咱們只能吃肉。”
  李易苦著臉說,好像吃肉是無奈的事情。
  “哈哈哈~~”大家笑起來。
  韓襄客知道答案,跟著笑道:“原來晉惠帝說得有道理,吃不上飯吃肉粥。”
  “他的智力不行,屬於壹種疾病,本不應該坐那個位置。
  有人是天生,不可強求。有人為後天,不學無術。持家則家敗,執政即民苦。
  若所學不為民,當另職安排,如宋宰輔所罷鄭銑、郭仙舟二人。”
  李易突然就著話題壹轉,說為官的事情。
  王維捏著田螺停下:“剛柔,佛道之本在民,民生日常,佛之至理,道之自然。”
  他不想換地方,那兩個人變成道士了。
  “摩詰果然厲害,渡縹緲為真實、化萬方於人間。今年隨妳心意,明年想當什麽到時商量。”
  李易滿意,明年的官可以選。
  “剛柔,我想當五品官兒,散官。”
  孟浩然趁機在旁邊提要求,給我升官,我要夫人誥命。
  李易看過去,點頭,明白:“浩然妳多作幾首詩,比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個我抄的詩差不多的。”
  “還有別的嗎?”孟浩然覺得行,這詩可以。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易這玩意兒好抄。
  “好,這個也好,還有嗎?”孟浩然領會到意思,找到感覺了。
  “浩然,不能再有了,下雨天的挖坑埋人,埋太多了容易生病。”長孫昕突然在旁邊說壹句。
  大家又笑起來,好快樂,李易低頭嘆息。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