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586章 玉米農事旱田耕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1

  壹堆堆的爐灰被運到岸上,三艘蒸汽機船的鍋爐副產品。
  在海上的時候直接丟到海裏,遇到島子,掏出來扔島子上。
  阮津並不知道爐灰有什麽用,反正能不仍他就留下。
  他所知曉的知識,爐灰用來燒水泥、鋪路、放院子裏雞吃。
  哦,冬天還可以拿來壓爐火。
  島上的居民足夠熱情,來的人多,壹個個看上去很能打的樣子。
  還有漂亮的布,摸著光滑柔軟。
  上回來壹艘船,漂亮,現在來壹大群船,沒有那個好看,裝的東西卻多。
  “咱們壹路趕,許多地圖上標註的島子,根本沒靠近,回去壹說,李東主會不會吃驚?”
  柳庭光驕傲了,看,李東主不了解咱們隊伍的實力。
  阮津又咬口辣椒,辣得吐舌頭:“東主要不是怕我們走錯路,壹個島都不會停留,直接就過來了。
  我們拿著海圖和設備選擇走哪條路,遇到惡劣天氣,沒有海圖標註,茫茫大海上,妳的人還有士氣嗎?”
  阮津擁護李易,不準別人挑釁。
  “我的人是沒有,妳的人難道有?”柳庭光不服氣。
  “有,我們是羽林飛騎。大唐最強兵。東主說過,我們出現的壹刻,便是事件平息的時刻。
  我們死在海上,我們的家人立即獲得壹大筆錢,其他的兄弟們會照顧好我們的家人。
  我們的媳婦兒就是兄弟們的媳婦兒,兄弟們負責養孩子和老人。”
  阮津擡下巴說,死了的就死了,活著的要帶著希望向前。
  之前死掉的兄弟正是按照此規矩來辦,活著的接過別人整個家庭的重任。
  即便媳婦兒給兄弟,總比給外人強,難道自己死了要媳婦兒守寡壹生?
  “我們以後也能,這不是第壹次出來嘛!”柳庭光表示服氣。
  “東主果然厲害,知道外面有好東西,這東西長這麽大?跟種茄子似的。”
  “沈甸甸的,壹顆上長好幾個,高粱比不得。”
  “還好吃,磨成粉能制作成現在吃的餅,他們技術太差,沒磨碎呀。”
  “煮啊,多煮壹會兒就碎了。”
  下船的羽林飛騎和其他人看玉米,現在玉米長出來。
  壹株上結好幾個,每個都很大,大唐的所有作物,哪個能比?
  吃玉米餅割嗓子,跟吃別的東西壹樣,沒磨好。
  蒸麥飯的時候難道就像吃饅頭那樣?沒有好的磨具,小麥、大麥磨粉,壹樣難以下咽。
  挨餓的時候,糠也要壹起煮,放點野菜和鹽,叫吃糠咽菜。
  玉米面餅子,喝口水就送下去了。
  “秧子長得又高又粗,能當飼料吧?比高粱的看著好。”
  “高粱的稈子能制作簾子,這個做不了,牛應該能吃,牛倒嚼啊,先吃進去,發酵下再吐出來重新吃。”
  “那叫反芻,我感覺長成熟了不合適,最好是趁著青的時候,葉子大,壹起制作成青貯。”
  能出海的人,相對來講都比較有文化。
  他們吃著玉米餅子,看苞米生長的狀態,發現隨便壹棵,就能結出很多。
  壹穗苞米,有半斤多吧?
  看根,紮進土裏,很粗,說明水少壹點也行,不像水稻必須大量的水來養。
  秧子他們還懂得能餵牲畜,在青時制作青貯。
  至於含糖量、蛋白質、維生素、纖維,他們不懂。
  ……
  李家莊子,李易也在看玉米,他小心地育秧,再移栽。
  正常種玉米不這樣種,有扣膜的,也有起壟後挖坑的,還有用手動播種器點播。
  他為了成活率,額外付出勞動,等以後他就不這樣幹了。
  玉米長勢不錯,秧子青綠青綠的,不缺肥和水。
  “由於采取的育苗方式,再加上肥料充足,日照如果不出問題,收獲完玉米種子,還能種壹茬別的蔬菜。
  前提是打掉玉米收獲後的根茬兒,不過我認為今年就不動了,泡水加肥漚地,把根還田。
  本身玉米地不應該這樣操作,我會在收獲完玉米後,送大棚再種,搶生長周期。
  這個地呢,明年種別的作物,收獲後再種我收獲的第二茬玉米種子。”
  李易把作物的生長周期時間計算妥當,只要不出現極端天氣,外面大地種植,壹茬接壹茬,包括施肥、追肥,不存在問題。
  極端天氣不怕旱,有水,怕連續下大雨成澇,或者春播遇到倒春寒。
  要麽是冰雹,他還沒做出來打冰雹的炮。
  如果技術可以支撐炮打冰雹,就不可能用在打冰雹上,打人不好嗎?
  像降雨用的火箭彈,射程不近,比竄天猴遠。
  這樣的發明壹旦出來,必須先用在軍事上。
  “這個根,以後年年泡?”李隆基蹲下自己瞅,拿個放大鏡。
  “主要用在旱田,翻地翻出來,再用下耙,燒火不錯,不是水田,今天特殊情況,不然旱田不泡。”
  李易看著放大鏡有壹點出神。
  “沒有牛馬,人來翻出來根?”
  姚崇問專業的問題,他以前吃太多的虧了,所以努力學習。
  比如說脫粒,他不會再壹次用手揪。
  “人就用鐝頭,可以刨,也可以用鐝頭的後面敲起來玉米的根。
  鋤頭不行,鋤頭用來鋤草,鎬頭太沈,拿來起玉米根能累死。
  鐵鍬就不是為了種大田地用的工具,耙子受力面太大,能耙卻多耗費力氣。
  非要用耙子,二齒釘耙沒問題,挺管用,但二齒耙制作的時候要後面重壹點。”
  李易介紹壹堆工具的利弊,像個熟練的農民壹樣。
  永穆公主在旁邊美滋滋地聽著,不時從小蘭托著的托盤裏拿起濕毛巾給李易擦汗。
  “哎呀,天真熱,百姓幹活不易,我這走壹走、看壹看,便滿頭大汗的。”
  李隆基見女兒給李易擦第四次汗的時候感慨。
  永穆公主聞選歌而知雅意,趕緊拿起壹個濕毛巾,遞到李隆基面前:“拿著擦擦。”
  李易壹把搶過來,給李隆基擦臉:“三哥妳看妳這真是關心民生大事,這汗啊,把手巾都打濕了。”
  說著他看永穆公主,嘴動壹動:“妳擦呀!”
  永穆公主嘟下嘴兒,也無聲回應:“沒有汗!”
  “看著!”李易還是無聲,然後使勁擰壹下濕手巾,水滴落到土上。
  永穆公主恍然,眨著眼睛點頭,懂啦,下次我就這樣做。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