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720章 路要修長鴿要養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聽到李家莊子來人,張九齡顧不得吃飯,他站起身:“快,帶我去見。”
  他知道李家莊子是哪個李家莊子,若是別的李家莊子,說出來的應該是李家莊子誰誰誰。
  莊子裏可以有很多戶人家,單指壹個莊子,只有壹處地方。
  他朝著那邊走,那邊過來壹大群人。
  除了人,還有許多輛車,依舊是羽林飛騎保護。
  “張公,我是莊子的二管事旬信,奉我家東主之命給修路送東西,另外還有要事相商。”
  旬信過來了,東西比較多,人也多,需要壹個能管住事兒的人帶領。
  “多謝李大夫,正好現在吃飯,今天為了慶祝路打通,專門燉的肉骨頭。”
  張九齡聽到有修路的東西,臉上的笑容就沒消失過。
  旁邊的當地百姓圍上來看熱鬧,灞水李家莊子的人來了,還有那麽多輛車。
  “我們帶來了兩萬個栗子雞的竹筒罐頭,壹千個手葫蘆、三百個獨輪車,還有五萬緡的兌換券。”
  旬信向周圍的人喊,罐頭是用來……吃,手拉葫蘆方便從山上往下吊運東西。
  正好路剛通,還很狹窄,需要擴寬,人得上去鑿石頭壁。
  獨輪車等拼裝上,比挑擔子和扛杠子輕松,速度又快。
  錢就無需說什麽,這次居然有五萬緡,可以買多少肉吃?
  百姓們想到的是這個,張九齡卻考慮到其他的問題。
  “大家先吃飯,給李家莊子過來的人多盛肉骨頭。”張九齡先招呼眾人吃飯。
  負責打飯的人專門給挑好的骨頭,要肉多的,方便啃的。
  其他人都覺得應該,而且還很不好意思。
  據說灞水李家莊子的人頓頓吃好肉,吃羊肉都吃膩味了。
  現在這點豬肉的骨頭,人家看不上眼。
  實際上他們想錯了,莊戶和羽林飛騎壹路急趕,根本沒吃上什麽好的東西。
  有的時候兩三天吃不到壹頓熱乎飯,隨便對付幾口幹巴餅或壓縮餅幹,喝河水、井水、泉水,對付。
  有了熱乎的骨頭湯,還有米飯,壹個個吃得那叫壹個香啊。
  張九齡與旬信挨著坐,兩塊大石頭,壹人壹塊,沒有桌子和椅子。
  “李大夫可是覺得只這壹段路不夠?”張九齡抓著壹根骨頭和旬信說話。
  旬信剛扒拉壹口骨頭湯泡飯,嘴角還有個菜葉呢,他點頭。
  等嚼完咽下去,才出聲:“韶州,從這裏修到韶州,原來有路,再修寬壹些。
  修完這壹段路,開始農忙,明年農閑,再把韶州到廣州的路修起來。
  此事張公來處理,定然比別人強,明年同壹時間,從這裏到洛陽的路分段開修。
  需要過長江,只要連上長江,這條路的價值便大了。”
  旬信復述著李易的話,陸路修通,就可以通過長江把各處地方的資源運到廣州。
  同樣廣州的碼頭貨物除了走海路,也能在陸路上快速轉運。
  不然只在海邊的地方裝卸貨物,還得是內陸向海邊運。
  張九齡輕輕點頭,他就琢磨過,修現在的路用不上那麽多的工具和錢。
  從此地到韶州原來有路,可以通行。
  看樣子還不夠,必須修得更平坦和更寬。
  “明年定然可以修好到廣州的路。”張九齡也想讓家鄉富裕。
  貨物運來運去,家鄉的人不用參與貨物買賣,只需要提供吃食和睡覺的地方,就可以多賺錢了。
  等吃了飯,百姓們根本不休息,直接幹活,搶時間。
  罐頭先放到壹邊,工具拿過來,推車組裝上。
  把推車上面的帶子往脖子上壹掛,壹個人可以輕松推著二三百斤的東西小跑起來。
  手葫蘆更是被找架子裝上,準備上下壹同施工。
  李家莊子的其他人在羽林飛騎的陪同下,找當地的人購買東西。
  來的時候有車,回去的時候車不能空著,需要裝上貨物。
  等到了長江的地方用船送到對岸,可以在對岸就賣了,再從對岸購買東西,繼續往北走。
  走到洛陽那裏,再賣壹次,由洛陽買東西回長安。
  壹路邊走邊買賣,把路費賺回來,個別好的東西始終留在車上,在長安賣高價。
  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來籌備,大家也不急。
  旬信站在工地看了壹會兒,與張九齡說:“聽聞張公家中養鴿子?”
  張九齡頷首:“是有飛奴。”
  現在大唐有人養鴿子,有的是喚來喚去,有的可以遠距離傳遞家書。
  張九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給家中長輩送信,有條件的時候就用鴿子。
  趕路的時候,若他帶有鴿子,就可以把自己的情況告訴給長輩。
  不過長輩沒有辦法把消息傳給他。
  有的記載說他和韓愈關系好,兩個人嘗試著用鴿子傳消息,還給鴿子起了名字。
  然後百裏之外,讓鴿子帶紙條回家,鴿子再飛回來。
  這個純粹就是扯淡。
  韓愈和張九齡根本就不是同壹個時期的人,張九齡死的時候,韓愈還未出生。
  他倆是怎麽跑到壹起玩兒的?
  另外鴿子不可能來回飛。
  信鴿是在壹個地方養鴿子,然後裝進籠子中,帶鴿子去別的地方。
  需要把別處的消息傳回來,就放飛鴿子,鴿子回家。
  想要兩地對著放鴿子,必須兩地同時養,再各自互相運。
  運輸過程才麻煩,要餵養鴿子,還要趕路。
  故此在軍事用途上,大家並不積極。
  如長安到吐蕃,兩邊壹起養鴿子,經過跋涉,把鴿子運到地方。
  每放飛壹只,就少壹只。
  除非特別重要的情報,否則誰舍得嗖嗖放?
  張九齡到長安去上任,就沒帶鴿子,帶不起。
  “我家東主想請張公在此地的時候,幫這養上壹批鴿子,等養好了,帶到長安去,長安若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就放飛鴿子到這邊。”
  旬信提出要求,讓張九齡養,養得越多越好,反正都是帶壹次。
  張九齡想了想說道:“可,然,這邊的消息可不能用這邊養的鴿子來傳遞。”
  “我家東主知道,我家東主明年也會在莊子中養鴿子,送到廣州。”
  旬信給出壹個答案。
  “李大夫會養鴿子?”張九齡詫異了,他沒想到,李易同樣會養鴿子,意思是兩邊同時養,節省時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