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86章 十八國諸侯會盟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3

  時間,進入公元前508年五月,吳軍揮師伐楚半年有余,壹路攻城拔寨,勢如破竹,卻在雞父與楚軍相持不下,兩軍對峙三個月。
  在這期間,吳軍攻破楚軍構築的多座壁壘工事,卻都是小打小鬧。
  楚軍則是時常派出少許精兵,侵擾吳軍的糧道,造成不小的麻煩。
  整整三個月的時間,除了最初的壹次大規模戰爭外,吳楚兩軍只是沖突不斷,沒有太大的戰事發生。
  盡管,不論是慶忌,還是楚人,都試圖打破這種僵局,可是都無計可施。
  得知晉國將號召天下諸侯,會盟於召陵,壹同出兵伐楚後,遠在郢都的楚王熊軫坐不住,壹連派遣十多個使者,北上中原,遊說諸國。
  但楚國的人緣極差,尤其是這壹次蔡侯被扣押事件,引起了各個諸侯國的公憤。
  齊、魯、宋、衛、蔡、頓等諸侯國,都抱著痛打落水狗的心思,將威逼利誘自己的楚國使者趕出去,前往召陵參與會盟。
  楚國的使者,也沒有說服晉公姬午與六卿。
  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壹次難得尊王攘夷,削弱楚國的機會。
  即便吳國能趁此機會,侵吞楚國的大片城邑土地又如何?
  勢均力敵的吳楚兩國,同樣無法跟作為霸主大國的晉國抗衡!
  壹切,就跟歷史上的召陵之盟壹般。
  晉國召集的十八國會盟於召陵,其中有齊國、魯國、宋國、蔡國、衛國、陳國、鄭國、許國、曹國、苔國、邾國、頓國、胡國、滕國、薛國、杞國、小邾國等,共同商計伐楚國之事。
  這是春秋時代,以壹國之力發起的最大規模的諸侯會盟!
  ……
  雞父。
  慶忌正在與治粟內史範蠡、廷尉伍子胥站在壹處土坡上,手中拿著壹道竹簡閱覽。
  這是伯噽發來的密奏。
  “楚國,攤上大事矣。”
  得知十八國諸侯將會盟於召陵的消息,慶忌不禁微微壹笑,終於放下心來。
  他知道,這場在春秋時代規模之大,前所未有的諸侯會盟,極可能虎頭蛇尾的結束。
  但,楚人豈能不為之震恐?
  這就是慶忌的機會!
  伍子胥正色道:“大王,以晉國為首的十八國諸侯聯軍,再加上我吳國,數十萬大軍伐楚,楚國彈指可定!”
  “楚人已經疲於奔命,大王何不遣三萬精兵,趁著楚軍主力盡在方城、雞父壹線之際,繞過雞父,翻越大別山,再渡過漢水,直撲楚都郢?”
  仇恨,已經蒙蔽伍子胥的雙眼。
  在這種時候,吳國的確能做到長途奔襲,壹舉搗破楚國的郢都,滅亡楚國。
  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偌大的壹個楚國,恐怕不會因為腹背受敵,國都又被攻破的緣故真的亡國。
  慶忌還未說話,在壹側的範蠡便道:“不妥。大王,楚乃大國也,疆域方圓幾千裏,幅員遼闊,即便郢都城破,楚人也可轉戰他地,繼續與我吳國斡旋!”
  “至於諸侯聯軍,聲勢浩大,卻未必有滅楚之心。既如此,以吳國壹己之力滅楚,力有不逮也!”
  “大王何不趁此機會,與楚人弭兵?”
  “大王,萬萬不可!”
  聽到範蠡居然建議慶忌弭兵,伍子胥頓時急眼了,道:“大王,諸侯聯軍伐楚,此乃千載難逢的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矣!”
  “若我吳軍能長驅直入,攻破郢都,則半個楚國都將淪為我吳國治下!楚人因腹背受敵之故,定然無力反擊也。”
  “大王,三思!”
  伍子胥所言,不無道理。
  隨著以晉國為首的十八國諸侯聯軍,準備浩浩蕩蕩的伐楚,這場戰爭的主動權,已經掌握在慶忌的手中。
  此時,他完全能跟歷史上的闔閭壹般,派出壹支精兵趁虛而入,直接攻破楚國的郢都。
  但,結果呢?
  吳軍攻占郢都後,進行了屠城,到處燒殺搶掠,引起了楚人的仇恨。
  秦哀公命大將子蒲、子虎率五百乘戰車聯同殘余楚軍南下幫助楚復國,敗吳軍於沂,楚將子西也率兵於軍祥擊敗吳軍,秦楚聯軍也滅亡了吳的屬國唐國。
  當時,越國乘吳國內空虛發兵進襲吳都,夫概又企圖奪取王位,吳王闔閭被迫於同年九月撤離楚地,引兵東歸。
  而楚國雖然復國,但元氣大傷,壹蹶不振。
  闔閭被迫從楚國撤軍的緣故,看起來是因為屠城,引起楚人的仇恨,以及秦國出兵救楚,國內叛亂導致的。
  但是,歸根結底,吳國鯨吞楚國,終究是消化不良。
  依靠楚國那廣袤的土地,壹百多萬心向楚國的楚人,就足夠吳國喝壹壺的。
  更何況楚國也不是真的眾叛親離?
  這樣兩敗俱傷的局面,不是慶忌願意看到的。
  所以,見好就收,無疑成了最佳的選擇!
  最初的時候,慶忌就能派出精兵長途奔襲郢都,但是他並沒有那麽做。
  時機不成熟而已!
  現在,滅楚的時機也並不成熟。
  不論是秦國,還是晉國,以及中原諸侯們,實際上都不願意看到吳國覆滅楚國,壹個新的南方霸主國順勢崛起。
  “子胥,寡人且問妳,吳破郢都後,楚人尚能戰否?”
  慶忌將審視的目光,放在伍子胥的身上。
  伍子胥聞言,低著頭沈吟片刻,便道:“不瞞大王,楚國封君遍地,人口之眾,天下罕有。”
  “若郢都城破,楚人也可轉戰於各地,與我吳軍斡旋,然,屆時我吳國未嘗不可再增派大軍,壹舉攻取半個楚國的城邑土地,以此取代楚國,稱霸於江南矣!”
  慶忌微微頷首道:“取楚而代之,固所願也。然,寡人需要再動輒多少兵力?如桐、舒、巢、鐘離之地,其地之人,皆非楚人,那裏並不是楚國故土,故而人心不向楚。”
  “若如卿之所言,我吳國將半個楚國納入囊中,楚人豈可善罷甘休?屆時,新占之地叛亂不止,恐我吳軍疲於奔命,而力有不逮也。”
  “再者說,晉人與中原諸侯,只是欲弱楚,而非滅楚。楚國也並非是沒有盟友,秦楚之好,不下於昔日秦晉之好,楚國覆滅,則秦人亦不可袖手旁觀!”
  “我吳國豈能招架乎?”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