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19章 南方馬的劣勢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擊鼓!聚兵!”
  灞上大營,偌大的校場上,隨著大司馬孫武的壹聲令下,沈悶而又充滿肅殺之氣的戰鼓聲,“咚咚咚”的響起。
  三通鼓畢,身在營寨之中的吳軍將士們,都聞聲而至。
  不管是在操練的,還是在燒飯,或者是在午休的,聽聞鼓聲,都連忙穿戴好自己的衣甲,拿起武器,前往校場之上列隊集結。
  吳軍上上下下,有著嚴格的編制劃分。
  壹般說來,步兵的編制分為六級,即:五人為伍,設伍長壹人。
  二伍為什,設什長壹人。
  五什為屯,設屯長壹人。
  二屯為百,設百將壹人。
  五百人,設五百主壹人。
  壹千人,設二五百主壹人。
  其中,“二五百主”也稱“千人”,已屬中級軍官。
  值得壹提的是,吳國的戰時編組,是在平時編制的基礎上,組建為大規模的作戰部隊,壹般稱為部曲制。
  其具體編組的方法是:首先根據作戰對象等各方面情況,確定總兵力,任命三軍統帥(即大將、上將軍,也泛稱為大都督)。
  在統帥之下,根據作戰的需要和總兵力的多少,分設若幹個將軍(四副將、裨將軍,也泛稱為將軍)。
  每個將軍統率苦幹個部,部的長官稱校尉,即壹部壹校。
  每個部下設若幹個曲,曲的長官稱軍候,即壹曲壹候。
  曲以下即平對軍隊的編制,如步兵的千人(設二五百主)。
  五百人(設五百主)、百人(設百將)、五十人(設屯長)、十人(設什長)、五人(設伍長),以及數量不多的車兵和騎兵。
  自五百主以上,各級指揮官都設有自己的親兵衛隊,大約占其所率總兵力的十分之壹。
  如五百主的衛隊為五十人,二五百主的衛隊為壹百人,校尉的衛隊為壹千人,大將的衛隊為四千人,等等。
  凡將軍以上皆設有作戰指揮機構,稱為幕府。
  幕府中設有各種指揮機關和參謀人員,達數十人之多。
  作戰行動結束後,曲以上指揮機構即行撤銷,將軍交出兵權,部隊恢復平時建制,士兵分別歸建或復員。
  再有,是吳軍騎兵的編制,是四騎壹組,三組壹列,九列壹百零八騎為壹隊,並能屬戰車六乘。
  這和《六韜·均兵》篇所說“五騎壹長,十騎壹吏,百騎壹率,二百騎壹將”的編制,大致相近,但有所不同。
  而戰車兵的編制,在沒有步兵配合時,每八乘為壹偏(即壹行),二偏十六乘為壹組,四組六十四乘為壹隊。
  這和《六韜·均兵》篇所說“五車壹長,十車壹吏,五十車壹率,百車壹將”的編制,也是頗為接近的,但有所不同。
  當有步兵配屬時,吳國的軍隊,則以兵車壹乘、甲士三人,步卒八人為壹個基層單位,六乘為壹組,十八乘加指揮車壹乘為壹隊。
  這和天下列國的每乘兵車步年多至七十二人的編制大不相同。
  其原因就在於兵種的發展和車、步的分離。
  慶忌知道,日後戰爭的大趨勢走向,戰車兵會被逐漸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騎兵,成了戰爭中的中堅力量。
  春秋是車戰的鼎盛時代,以車為主,車、步合編,隨著戰爭的需要和兵員的擴充,車屬步卒由十人、三十人壹直增加到七十二人。
  進入戰國以後,步兵成為獨立的兵種,並取代車兵而居於主導地位,車、步、騎逐漸按兵種分別編制,因而車屬步兵愈來愈少。
  到了秦代,車、步、騎分編已成定制,作戰時的配合是兵種的協同而不是編制的混合。
  所以,車、步合編的現象已不多見,合編時每乘步卒減少到八人。
  其實,慶忌未嘗不願意將馬鐙和馬蹄鐵發明出來,並大量裝備於吳國的騎兵,打造壹支足以橫掃天下的精銳鐵騎。
  奈何吳國地處南方,不適宜養活戰馬。
  南方的馬匹相對於中原和北方的馬匹,腿腳比較短,體型也不夠大,爆發力不足北方的馬匹。
  南方馬唯壹值得稱道的壹點,那就是耐力夠強。
  不過,在真正的戰事中,騎兵作戰,戰馬的優勢還是在於爆發力,而不是持久力。
  所以說,慶忌雖然也花費重金,在各地修建馬場,並請了不少善於養馬的人作為“弼馬溫”,來為吳國培育出更為優良的戰馬。
  奈何,自然環境所致,弼馬溫們培育的戰馬再好,也始終不及中原和北方產出的馬匹。
  也只有在戰車方面,南方馬的劣勢才不會被凸顯出來。
  慶忌深知配備了馬鐙和馬蹄鐵的騎兵有多麽可怕。
  縱觀整個冷兵器時代,歷朝歷代,由南方而壹統天下者,唯獨朱元璋建立的大明。
  因為在那個時代,隨著火炮和火銃的發明,騎兵的優勢已經逐漸被削弱。
  在馬克沁機槍等壹系列的熱武器出現後,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更是變得“能歌善舞”。
  在漢武帝時期,有“壹漢敵五胡”的說法,唐朝還雄起過壹回,只是在宋朝之後,中原王朝在面對塞外蠻族的時候就完全落於下風……
  而在這個時代,北方和西面的戎狄、東胡等異族的實力都不強大,被華夏周邊的諸侯國死死的摁在地上摩擦。
  慶忌若是晉國的國君,或是燕國、秦國的國君的話,大權在握之後,壹定會發明出馬鐙和馬蹄鐵。
  只不過,身處於吳國的慶忌,怎麽可能蠢到現在就發明馬鐙和馬蹄鐵?
  那不是找死嗎?
  慶忌可以預料到,壹旦吳國組建了壹支精銳鐵騎,列國肯定會爭相效仿,到時候戰爭愈演愈烈,吳國將從此失去逐鹿中原的機會。
  慶忌可不想給自己和吳國的後世之君埋雷!
  他的誌向是壹統天下,而不是固守南方這壹畝三分地!
  “大王萬年!吳國萬年!”
  “大王萬年!吳國萬年!”
  當慶忌在壹眾將領的簇擁之下,登上高臺之後,校場之上的數萬吳軍將士,便都大聲吶喊起來,氣沖霄漢!
  慶忌環視壹周,看見的是校場上嚴整的吳軍方陣,清壹色的緋紅色戰衣,宛如汪洋大海壹般,無窮無盡……
  這讓慶忌心中很是滿意。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