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43章 萬乘之國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慶忌自從繼位以來,壹直都在擴充軍備,命人打造戰車,養育馬匹。
  這使得吳國的戰車數量早已超過了壹千乘,是當之無愧的“千乘之國”……
  當然,從真正意義上來說,吳國應該是壹個萬乘之國。
  饒是如此,吳國家大業大,不缺車兵,不缺戰車,也不缺武器,唯獨缺少的,是優秀的戰馬!
  南方馬腿短,耐力強,但缺乏爆發力,這是壹種不小的缺陷。
  而且,南方並不生產戰馬,能夠養育馬匹的地方並不多。
  雖說慶忌這些年來,沒少招募善於養馬之人,負責為吳國養育戰馬,但是收效甚微。
  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壹方水土養壹方人。
  哪怕是經過雜交得來的馬匹,有的時候都很難作為戰馬來使用。
  “轟隆隆!”
  此時此刻,在偌大的校場之上,在慶忌的註視之下,整整三百乘的戎車,壹往無前的朝著對面成片的稻草人飛馳過去。
  “咻咻咻!”
  戰車未到,車上的弓箭手就已經張弓搭箭,射在那些稻草人的身上。
  隨後戰車碾壓過去,車上的戎右跟著揮動武器,擊打著稻草人,席卷而過。
  動作幹凈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看著很是解壓……
  這個時代,戰車的主要武器有兩類,格鬥兵器和遠射兵器。
  在壹開始,車戰的主要格鬥兵器為戈,戈是壹種長柄的勾狀兵器,有鋒利的雙面刃和前鋒,戰車所配備的戈壹般長三米左右,由“戎右”使用在戰車交錯時用於勾擊或啄擊。
  到了春秋時期戈大量的為戟所取代。
  車上的甲士壹般配備有青銅劍用於防身,在戰車毀壞或敵人躍上戰車時作貼身戰鬥。
  戰車上的遠射兵器主要為弓或弩,這些遠射兵器由射手負責使用,主要在戰車較遠距離沖擊時,進行射擊。
  戰車上的人員防護主要靠皮制的甲胄和盾,也有少量的銅制防具。
  而戰車兵主要直立與車中戰鬥,所以甲士兵用的皮甲都有較長的甲身,並且根據人員分工的不同有不同側重。
  如戎右需要揮動戈、戟等武器格鬥所以他的“披膊”壹般只到肩部。
  而禦者則把披膊向下延伸到手手腕,並連有護手。
  戰車上壹般使用大型盾,多數為皮制,並在盾加綴青銅部件用於加固。
  戰車最早在夏王啟指揮的甘之戰中使用。
  以後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戰車成為戰爭的主力和衡量壹個國家實力的標準,到春秋時出現了千乘之國、萬乘之國……
  “好!”
  “彩!”
  在戰車兵將成片的稻草人殺得七零八落之後,慶忌以及身後跟著的吳國將領,都跟著叫好喝彩起來。
  接下來的軍演,則是列陣、徒手格鬥、抓對械鬥等等,戰況也都頗為激烈。
  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壹時。
  慶忌深諳“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道理,所以吳軍將士時常進行操練,以備不時之需。
  值得壹提的是,吳國現在真正的職業軍人其實並不多。
  哪怕是正在進行軍演的這些將士,爵位不夠高的話,還是需要肩負屯田耕地的重任。
  也就是說,這還是在兵農合壹。
  他們還是需要通過自身的勞動,來養活自己。
  當然,國家要付出代價就是壹些農具、耕牛等等,僅此而已。
  吳國不養閑人。
  這可不是壹句瞎話!
  哪怕是常年屯駐在都城金陵附近的常備軍,都不可能天天訓練……
  試問,這誰遭得住?
  所以在閑暇之余,他們將會投入到農事生產中。
  不論是爵位多高的大將,都無壹例外。
  即便是孫武、伍子胥、田穰苴這樣的高級將領,都免不了要時常下地勞作,為吳軍將士起到帶頭作用,做壹個榜樣。
  這樣的“兵農合壹”,的確為吳國省出了壹筆不小的軍費開支,只是吳軍的戰鬥力已經難以得到進壹步的提升,如之奈何?
  “國尉、大司馬,若我吳軍與中原諸侯之師壹戰,如何勝之?”
  在檢閱三軍的時候,慶忌還不忘詢問壹下身後跟著的孫武和伍子胥。
  “這……”
  聞言,孫武與伍子胥都不禁對視壹眼。
  顯而易見的,他們已經猜到了慶忌的心思。
  只是不敢確定!
  難道大王已然決定,要參與中原混戰?
  跟晉國爭霸乎?
  “大王。”
  孫武沈吟片刻後,回答道:“夫戰,唯有以兵車而勝也。”
  “我吳國有尚武之風,不缺敢戰之士,且兵革犀利,府庫充裕,雄於天下。唯壹的缺陷,或者說不及晉國之處,便為兵車……”
  “自先王壽夢起,申公巫臣受晉景公之命,帶戎車三十乘,入吳地,送給吳國射手和禦者,教導我吳人陸戰之法,迄今為止,近九十年。”
  “吳國由此大興戰車,得以屢戰屢勝,開疆拓土,與楚人在東南爭鋒。”
  頓了壹下,孫武又道:“然,即便是時至今日,我吳國之戰車,雖早已過千乘,號稱‘萬乘之國’也,在戰車上,恐怕還是不及晉軍之眾,不及晉軍之犀利!”
  孫武的這壹席話,固然在慶忌聽起來,十分的刺耳,卻是壹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地處中原列國,不論是晉國也好,齊國也罷,或者是宋國、魯國、衛國、鄭國這樣的中等國家,無不以戰車見長。
  因為中原壹帶,多是地勢平坦,壹馬平川,適合戰車的縱橫馳騁。
  現在吳國的戰車數量不少,車兵戰力也強,但是只能依靠國力和戰術來碾壓宋、魯、衛、鄭等中原列國。
  壹旦碰上晉國、齊國這樣的大國,吳國的戰車只怕會是力有不逮,正面壹戰,占不到任何的便宜,還可能會在戰車沖鋒陷陣的時候處於下風。
  這個時代,在真正的“騎兵”還沒有出現之前,中原戰場上的中流砥柱,仍舊是戰車!
  何為真正的騎兵?
  便是裝備了馬鐙、馬蹄鐵的戰馬,可以最大限度釋放騎士的雙手,以及保養馬蹄(戰馬壽命)的方法……
  馬鐙和馬蹄鐵,是壹種很容易打造出來的東西。
  換言之,並沒有多少的技術含量。
  慶忌可以隨時搬出來馬鐙和馬蹄鐵,為吳國訓練出眾多的鐵騎兵團。
  但,這真的有利於吳國嗎?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