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43章 王霸之氣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大王,別動。要表現出壹副威嚴的模樣!”
  “對……就是這樣。大王,眼神要帶著不怒自威的感覺……”
  正在作畫的貞姜,瞅見禦座上的慶忌不安分的樣子,又好氣又好笑,忍不住出聲嬌嗔道。
  “咳!”
  慶忌輕咳壹聲,而後繼續擺正自己的姿勢,擺出壹出雄姿英發,全身上下都充斥著壹種王者之氣!
  王霸之氣!
  說真的,跟自己的後妃們相處的時候,慶忌是不會太過拘束自己,非要擺出不怒自威的樣子不可。
  不過,貞姜是在作畫,這關於慶忌的肖像圖,有很大可能會流傳於後世。
  慶忌可不能馬虎!
  過了許久,貞姜終於點了點頭,伸出纖纖玉手,示意慶忌可以自由走動。
  而後貞姜就開始自顧自的拿著毛筆,在帛紙上點綴、勾勒起來。
  單憑記憶,貞姜就要憑空想象,將慶忌大致上的模樣繪畫出來,還要是惟妙惟肖的那壹種,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這就需要慶忌不能亂動,充當她的“模特”。
  古代可沒有照相機,要保存帝王的樣貌,讓後人可以得見,就可以通過畫作的方式,流傳於後世。
  唐代大名鼎鼎的畫師閻立本,作品有《歷代帝王像》,傳於後世。
  只可惜後世子孫不爭氣,流落於番邦外夷之手……
  不過,閻立本的那壹《歷代帝王像》,並非“寫真集”,而是全憑想象,還有壹些帝王的所作所為繪畫而成的。
  慶忌的畫像則是有所不同。
  “大王,妳看壹看,臣妾的這張畫像如何?”
  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之後,貞姜又將帛畫遞給了慶忌過目。
  慶忌接過自己的畫像,看了壹眼,微微頷首道:“不錯不錯。只是,貞兒,妳不覺得,這畫像上的寡人,顯得太威猛了嗎?寡人的臉龐沒那麽大吧?”
  慶忌有些懷疑人生。
  他的顏值是毋庸置疑的。
  作為吳國的王族,慶忌的相貌體型,都是無可挑剔的,妥妥的老鮮肉壹枚。
  但是貞姜的這幅畫像上的慶忌,方面闊耳,身材健碩,顯得肥胖,這胡須也不是壹般的長,堪稱是美髯……
  模樣還算是清晰,能認得出是慶忌。
  只不過這相貌跟真正的慶忌又不小的出入……
  “咯咯咯咯咯。”
  貞姜發出了壹陣宛如銀鈴壹般清脆的笑聲,掩嘴輕笑道:“大王,這是美姿容,這樣的大王才顯得威武不凡,有帝王之氣!”
  聞言,慶忌摸了壹把自己的短須,耐人尋味的說道:“難道寡人這樣,都沒有帝王之氣?”
  “大王確有帝王之氣,不過臣妾的筆下,這畫作上更顯大王的帝王之氣!”
  貞姜這可都是為了慶忌好。
  寫實?
  寫真?
  不不不。
  貞姜的繪畫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她筆下的慶忌,畫風工整,鐵線描勾線凝重有力,設色濃重並運用了暈染法。
  勾勒出了壹個英武挺拔,霸氣側漏的帝王!
  在壹邊的王後季蔲瞥了壹眼那壹幅畫像,跟著笑嘻嘻的道:“大王,臣妾看挺好。”
  “大王並不缺王者之氣,但是這畫像上,必須要將大王的王者之氣躍然於紙上!”
  “善。”
  慶忌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貞姜用的並不是“春秋筆法”,不過也能體現出慶忌的真是容貌,更加襯托出慶忌的帝王之氣而已。
  “貞姜妹妹……”
  南子隨即神神叨叨的將貞姜拉到壹邊去,嘀嘀咕咕的道:“妹妹,妳可否為姐姐還有大王畫壹些美圖?”
  “美圖?”
  貞姜楞了壹下,然後莞爾壹笑道:“南子姐姐,我不是給妳畫過肖像嗎?”
  “不壹樣,不壹樣。”
  南子湊到貞姜的耳畔,嘟囔了壹陣。
  貞姜聞言,忍不住啐了壹口,臉上染上了壹抹紅暈,宛如天邊的霞光壹樣。
  貞姜跺了跺腳,羞惱的道:“姐姐,妳不認為這樣太羞恥了嗎?”
  “羞恥?非也非也。”
  南子壹臉的姨母笑,抓著貞姜柔若無骨的玉手,說道:“妹妹,此乃閨房之樂也。”
  “大王若不在身邊,妳我也好參考壹下,以便……”
  “別說了。羞死人!”
  貞姜還是壹臉抗拒的神色,耳根子已經紅到發軟。
  對於南子和貞姜之間的關系,慶忌心知肚明。
  拉拉就拉拉吧。
  只要不給慶忌戴綠帽,隨便她們怎麽搞!
  不可男女,女女慶忌是可以接受的。
  畫那種“美圖”嗎?
  不錯不錯。
  不過,不能傳於後世……
  不然,慶忌可能會很丟人!
  慶忌拿著手中的畫像,又細細的端詳了壹番,心裏有壹個大膽的想法。
  什麽想法?
  慶忌打算將自己的畫像,廣為流傳。
  每個郡縣,都必須要有壹張慶忌的畫像,以此洗腦……
  善!
  只是,這畫像的畫工很是巧妙,不是壹般人能繪畫出來的。
  這可不是後世,沒有印刷術的情況下,慶忌即便是想將自己的肖像推廣出去,神化自己,怕是都行不通。
  印刷術!
  對!
  印刷術!
  慶忌終於想起來,這個時候可以發明印刷術了!
  ……
  古代華夏有四大發明,分別是: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和造紙術。
  在這其中,造紙術和印刷術,被廣泛用於民間,有利於文化的傳播。
  印刷術的特點是方便靈活、省時、省力,是古代印刷術的重大突破。
  在印刷術還沒有被發明前,西方人九成是文盲,貴族裏文盲也很多。
  因為中世紀的書籍太貴了,壹本聖經要用壹千張小羊皮制作。
  除了大部頭的聖經,抄在書上的信息都很嚴肅,宗教內容居多,娛樂或日常實用信息幾乎沒有。
  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
  手抄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既阻礙了文化的發展,又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
  印章和石刻給印刷術提供了直接的經驗性的啟示,用紙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則是直接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
  印章,其實就是雕版印刷術的壹種雛形。
  這個時代的印文均刻成反體,有陰文、陽文之別。
  在紙出現之前,公文或書信都寫在簡牘上。
  寫好之後,用繩紮好,在結紮處放粘性泥封結,將印章蓋在泥上,稱為泥封。
  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這是壹種保密的手段……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