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788章 吳國二十壹郡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翌日,在慶忌的命令下,敵我兩軍所有戰死將士的屍身,就都被集中起來焚燒。
  凡波斯人的骨灰,盡皆挖坑掩埋,而華夏聯軍戰死將士的骨殖,則是在辨別其身份信息後,被裝入壇子裏帶回去,交給家眷妥善安葬。
  十壹萬有余的波斯士卒首級,則是被堆成山壹般的京觀,橫陳於籍端水北岸,以此來震懾那些對華夏,對吳國有覬覦之心的番邦外夷。
  至於那些超過十萬人的波斯戰俘,還有暫時不可計數的武器輜重,則是將被諸侯們瓜分。
  操刀者,自然是慶忌。
  為了起到震懾作用,同時告慰亡靈,慶忌還特意命人在籍端水北岸,京觀之側,建造了壹座祭臺,自己親自祭祀,吊唁所有死難的華夏聯軍將士。
  “嗚——嗚——嗚——嗚——”
  沈悶而又充滿肅穆之氣的號角聲響起,嘹亮了整個曠野。
  霜寒露重,風卷殘雲。
  在籍端水北岸,數以萬計的華夏聯軍將士,都昂首挺胸的站在那裏,組成若幹個方陣。
  壹時間,旌旗蔽空,戈矛如林。
  每個方陣中的士卒,身上的戰衣顏色,旌旗服飾都有所不同。
  站在最前面的,則是為數眾多的吳國將士。
  包括義渠謨、田乞、子虎等華夏列國、西戎八國的卿大夫及其國君,還有西域諸國的國君,此時此刻都站在了祭臺之下,神色肅穆,盡皆壹絲不茍的樣子。
  號角聲響起的時候,穿著壹襲玄色赤紋冕服,頭戴平天冠的慶忌,壹手按著龍淵劍,順著紅地毯,壹步壹頓的走向祭臺。
  這壹處祭臺屬於臨時搭建,並不高,卻也有十九級。
  祭臺之上,早已設香案,鋪祭物,列燈四十九盞,揚幡招魂,並將豬頭、牛頭、羊頭三牲,陳設於地。
  當慶忌走上祭臺,跪坐於香案壹側的時候,嘹亮了整個天穹的號角聲,方才停止。
  香案之上,放置著祭祀用的禮器,以及壹鼎菽(黃豆),青煙裊裊。
  然而,卻無論如何都遮蓋不住沖天而起的血腥味兒,以及腐肉的味道……
  因為在不遠處的地方,就是用波斯人首級所堆積起來的京觀。
  “跪!”
  伴隨著壹聲宣號,祭臺的四面八方,不論是何等身份的將領、國君、卿大夫或士卒,都不約而同的下跪,臉上盡是莊嚴肅穆的表情。
  “大王萬年,萬年,萬萬年!”
  屬於吳國的將士都高呼起來。
  “宣祭禮官範蠡,宣讀祭文!”
  又是壹聲宣號,範蠡穿著玄色朝服,頭戴禮冠,手上還拿著壹道朱紅色的祭文,鄭重其事的登上祭臺,來到了慶忌的身邊。
  得到慶忌的授意後,範蠡便打開祭文,根據裏邊的內容大聲宣讀起來。
  “維王慶忌二十壹年春,正月二十九日——”
  “有吳國君慶忌謹陳祭儀,享於故歿王事華夏將士亡者英魂曰:我泱泱大國,威勝五霸,明繼三王。”
  “昨自遠方侵境,異俗起兵;縱蠆尾以興妖,盜狼心而逞亂。”
  “吾奉天命,問罪遐荒;大舉貔貅,悉除螻蟻;雄軍雲集,狂寇冰消;才聞破竹之聲,便是失猿之勢。”
  “但士卒兒郎,盡是九州豪傑;官僚將校,皆為四海英雄:習武從戎,投明事主,莫不同申三令,共展七擒;齊堅奉國之誠,並效忠君之誌!”
  “何期汝等偶失兵機,緣落奸計:或為流矢所中,魂掩泉臺;或為劍矛所傷,魄歸長夜:生則有勇,死則成名,今凱歌欲還,獻俘將及。”
  “汝等英靈尚在,祈禱必聞:隨我旌旗,逐我部曲,同回上國,各認本鄉,受骨肉之蒸嘗,領家人之祭祀;莫作他鄉之鬼,徒為異域之魂……”
  洋洋灑灑的壹篇祭文,充滿神聖之感。
  跪在地上的將士都忍不住哽咽起來,泣不成聲的抹著眼淚,很是哀傷。
  因為戰死在西域的將士,皆是他們的袍澤,何不有兔死狐悲的感覺?
  慶忌緩緩的站起身,抓起了小鼎中的壹把黃豆,讓其從指間滑落,隨風而飛。
  “壹起來的,便壹起回去。”
  “回家!”
  慶忌的這壹聲長嘯,也為這場戰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隨即,慶忌又將目光,放在了國尉孫武的身上,緩聲道:“孫武。”
  “臣在!”
  “命人在京觀之側,立壹座石碑,上書:四方胡虜,凡有敢犯者,必亡其國,滅其種,絕其苗裔!”
  “諾!”
  孫武鄭重其事的答應下來。
  慶忌要以這座石碑來震懾塞外的胡虜,西域是吳國的地盤,敢有侵犯之人,下場勢必極慘。
  ……
  時間進入吳王慶忌二十壹年,即公元前493年,農歷三月。
  經過壹路跋山涉水後,慶忌終於返回了金陵。
  然而,等待慶忌解決的事情極多。
  按照慣例,慶忌在奉天殿召開了壹次大朝會,凡是官秩六百石以上的公卿大夫,都必須要參加。
  太宰計然首先出列道:“大王,去歲伐巴蜀之戰,巴、充、昔阝、平周四國,盡為我吳國所滅。”
  “臣以為,可在其地置郡,使其成為我吳國的第二十壹個郡!”
  “善。”
  慶忌微微頷首道:“置巴郡,由吳熙出任巴郡郡守。”
  “加封吳熙為鎮西將軍,大都督銜,統兵三萬,駐紮於江州,同時節制巴郡、南陽郡、南郡諸軍事!”
  “大王英明!”
  群臣都跟著贊同,表示毫無異議。
  但,他們心中到底是並不看好慶忌對公子熙委以重任的。
  巴郡、南郡、南陽郡,這三個郡的駐軍加起來,怕是不低於五萬,這還只是常備軍。
  倘若公子熙有異心,擁兵自重,要割據自立的話,屆時吳國本土將難以應對。
  不過,慶忌這壹番部署,明顯是在打蜀國的主意。
  而今吳國的疆域幅員遼闊,需要駐防的地方極多。
  蜀地距離吳國本土太遠,從金陵調兵遣將的話,耗時費力不說,至少糧秣輜重的轉運,絕對是壹大難題。
  對於別的大將,慶忌心裏不能過於相信。
  公子熙不同。
  至少慶忌還活著,公子熙就不會起兵造反,他也並無那樣的根基。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