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1950

過渡形態

都市生活

1950年10月20日淩晨0時。中國遼省的邊境地區。
刺骨寒風刮過白茫茫的雪原,冰封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72章 牢不可破嗎?

遼寧1950 by 過渡形態

2023-1-16 17:27

在1950年的11月,莫斯科的政治氣氛和寒冬壹樣冷酷。

在蘇共中央的高層們看來,自從中國駐蘇大使王稼祥在那天拜訪斯大林並進了了為期壹整天的密談之後,斯大林就像變了壹個人似的。

赫魯曉夫、貝利亞等等最貼近權力核心的人在那次和中國國人的密談之後都被斯大林疏遠,蘇聯的各處權力機構不斷有人被以貪腐、不作為甚至是反革命的罪名被逮捕。人們紛紛猜想斯大林是不是要進行下壹輪的大清洗了,二戰前的恐怖回憶使得莫斯科的官員們人人自危。

而在那之後不久,中國人發布的全球廣播使得這壹系列事件又變得撲朔迷離起來。蘇共的高層大多知道斯大林打算支持中國人在朝鮮半島上的作戰,但是中國人取得的勝利未免太過迅速,也太過驚人了。尤其是蘇聯的宣傳部門在這次全球廣播之後沒有從斯大林那裏得到指示,無論是誇贊中國同誌們取得的勝利還是揭露他們的謊言都沒有。

中國人在遠東地區對美國取得的巨大勝利和王稼祥拜訪斯大林,以及莫斯科政局動蕩的壹系列事件讓所有人都把註意力轉向了中國,也轉向了中國人的大使王稼祥。

而此時,王稼祥和羅明宇二人正應斯大林的邀請來到了蘇聯最高領導人在莫斯科郊外樹林裏的別墅。作為斯大林的私人別墅住宅,孔策沃別墅在斯大林的晚年時期儼然成為了蘇聯除克裏姆林宮外的第二個權力中心。斯大林在這個時期經常邀請蘇聯的其他領導人來到這裏,和他們進行商討並舉辦宴會。

而王、羅二人今天來到這裏當然不是出於赴宴的目的,這是斯大林在月初的那次見面之後第二次邀請他們二人。

“斯大林同誌希望能邀請王稼祥大使和羅明宇同誌到他的私人別墅中共進晚餐。”前來中國大使館邀請二人的蘇聯外交官員的說辭當然是外交辭令,王稼祥在同意之後和羅明宇簡單商量了壹下便出發了。

孔策沃別墅的外圍被蘇聯紅軍的近衛部隊層層包圍起來,安保的嚴密程度比平時更勝壹籌了。由於斯大林近日裏很少叫人來這裏,加強自身安保這壹舉動也被視作斯大林即將開始大清洗的預兆。

在別墅的壹個小房間裏,王稼祥和羅明宇進門之後發現斯大林已經在等待他們了。斯大林穿著壹身大衣坐在壹張小桌子後面,桌子的周圍還擺放了兩張鋪了厚厚墊子的靠背椅,桌上是幾份比較樸素的俄式晚餐。

“王稼祥同誌、羅明宇同誌,妳們好。”

在兩人進門後,斯大林起身來迎,兩人分別和斯大林擁抱,並在他的指引下就坐。

“請問斯大林同誌今晚有什麽問題呢?”王稼祥在坐穩後開門見山地提問道。

“兩位同誌還是先用晚餐吧,我們可以稍後再討論問題。”斯大林這時候卻和他們客氣起來了,不過他自己也動手拿起桌子上的面包,並用小刀塗抹上盛在碟子裏的魚子醬。

王、羅二人見狀也不堅持,他們在出發之前其實也吃過晚餐了,來這裏吃不吃東西其實也是無所謂的。

三人安靜地吃完了桌上擺放的食物,並喝了由服務人員泡好的紅茶,羅明宇覺得斯大林別墅這裏的魚子醬和自己在國內吃過的還是有點差距。

“真想不到,中國同誌們在未來供應了全球四分之壹的魚子醬。”斯大林在吃完最後壹片面包後突然開口說道。

“但是可惜,我們現在還不能為蘇聯同誌們提供這些產品。”王稼祥沒有因為斯大林的突然提問而楞住,很快便跟上他的節奏回答。

“希望我們的人民在未來能夠過上和中國的遼寧省人民壹樣的生活。”斯大林說道。

“這需要兩國的共同努力。”王稼祥微笑著回答他。

羅明宇坐在壹邊聽著這兩個老革命的對話,深感自己的見識還是太少,不過他可以聽出斯大林是在爭取和中國的經貿合作了。

“今天晚上邀請兩位同誌來這裏,我其實是想向中國同誌們學習壹下。”斯大林站起身來,從身後的書桌的抽屜裏取出壹袋文件,羅明宇看得出那是他們第壹次會面時留給斯大林的資料。

斯大林在月初的那次會面時拿到了羅明宇帶來的資料,此後的幾天時間裏壹直閉門不出,而在他研究期間遠東地區發來的報告進壹步驗證了中國人帶來的信息的真實性。資料中對與美蘇冷戰的發展和蘇聯倒臺原因的詳盡分析讓斯大林看完後冷汗直流,他第壹次感到自己的事業現在是如此的岌岌可危。

“我們有機會勝利嗎?”斯大林用沈重的語氣問道。

“是蘇聯,還是社會主義大家庭?”王稼祥反問道。

“蘇聯。”

二人在小聲商討了壹下後,羅明宇開口道:“斯大林同誌,其實您也知道,在原本歷史中,蘇聯幾乎不可能贏得冷戰。在二戰結束之後,蘇聯其實並不能在國力上和整合了美歐日三大國際市場的美帝國主義相抗衡。而蘇聯贏得冷戰的最大優勢其實就是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意識形態,很可惜的是您的繼任者並沒能用好這壹武器。蘇聯的第三代和第四代領導人分別錯過了蘇聯贏得冷戰的兩大窗口,我國以及第壹次石油危機。”

在原本的歷史上,蘇聯在冷戰裏的贏面其實小得可憐,美蘇在經濟上的巨大差距使得蘇聯被迫進入壹種窮兵贖武的狀態,態加上歷代領導人錯誤的對外政策以及不成功的經濟改革、完全失敗的經互會體系,最終導致了在第壹次石油危機結束後蘇聯國力壹落千丈最終解體。

赫魯曉夫在任時期的中蘇交惡是蘇聯錯過的第壹次機會,如果蘇聯不搞那套封建大家長作風,和中國建立起壹個互惠互利的經貿關系的話,蘇聯可能可以補全社會主義陣營在輕工業上的巨大短板,避免最後的顏色革命。

而勃列日涅夫犯下的對外政策失誤則要嚴重得多。第壹次石油危機導致國際原油價格暴漲,當時的蘇聯依靠出口石油獲得了巨量的資金,如果當時的蘇聯能將這些資金放在國內經濟建設上用以改善民生的話不至於在八十年代被美國人顏色革命。但是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因為美國的戰略收縮誤判了形勢,不僅沒有收斂擴張態勢對美緩和,反而變本加厲地將自己的資源投入到對外援助和軍事擴張上,企圖壹波帶走美國。

如果說美蘇兩國在冷戰期間都大力輸出自己的意識形態的話,那麽美國扶植的政權可以說是美國人的加油站,而蘇聯扶植的政權都是蘇聯的放血槽。蘇聯在冷戰期間的對外援助收效甚微,除了古巴等極少數國家之外他們扔出去的錢連聽個響都稱不上,援助的武器和教官也沒能掀起第三世界的大革命。

而更加糟糕的是從二戰結束後就愈演愈烈的軍工企業綁架全國的態勢,蘇聯迫於美帝國主義的軍事壓力,不得不在經濟遠不如美國的情況下保持壹支能完全抗衡美國軍力的龐大軍隊。蘇聯紅軍不僅消耗了蘇聯絕大多數的財政收入,而且讓蘇聯本就不平衡的工業和科研體系雪上加霜。

在七十年代蘇聯錯判國際形勢的時候,勃列日涅夫大舉擴軍,軍工企業瘋狂擴產,整個蘇聯的科研力量都集中到軍事裝備和航天事業上來。而在蘇聯的財政開始縮緊時,僵化的國企體制沒能讓工人轉業,又不許讓工人下崗,因此軍工企業每年的生產訂單不減反增,讓蘇聯的財政徹底陷入崩潰的邊緣。

“這種情況在我們的時代被稱之為‘百萬軍工衣食所系’,蘇聯和美國先後進入了這樣的狀態,但是美國人的經濟情況要好得多,可以轉嫁成本。”羅明宇說道。

但是蘇聯耗費了巨量資源後取得的這壹切成就最終落得了什麽下場呢?

“我們在資料中可以看到,蘇聯當時壹個四百人的步兵營擁有可以裝備其他國家壹個軍的武器,四萬多枝突擊步槍。但是在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壹件棉被換取三枝原裝的AKM突擊步槍和數百發子彈。”羅明宇當時還是個小孩子,清楚的記得當時中蘇邊境的走私盛況,中國官方的采購團拉著壹車又壹車的生活物資到俄羅斯去,開著俄羅斯人的軍用卡車和裝甲車回來。

羅明宇隨口說的幾個例子徹底震驚了斯大林,他完全無法想象那時候的蘇聯人民竟然會為了壹個罐頭就出賣自己的國家。能讓公民為了壹點食物和衣服就賣出當年高價生產的優質武器,可見當時的蘇聯商品之匱乏,國民生活之窘迫。

“蘇聯在最後真正成為了壹個無產階級人民共同貧窮的國家,很不幸的是,蘇聯第三代領導人所說的土豆燒牛肉的社會主義並沒在蘇聯維持太久。”羅明宇最後還諷刺了壹下赫魯曉夫當年對中國大躍進的嘲弄。

聽完羅明宇的講述後,斯大林和王稼祥二人都是壹陣沈默。這讓羅明宇感到有些緊張,自己是不是說的太過火了?

終於,斯大林在低頭思考很長壹段時間後又擡頭問道:“那麽社會主義大家庭應該如何贏得勝利呢?”

事實上,擺在斯大林面前的選擇已經很明顯了,他只不過是想從中國人這裏得到承諾罷了。

“這個問題我們現在還不能回答。”王稼祥搖搖頭說道,“我們和蘇聯同誌壹樣,前進在壹條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上,但是我們現在擁有了來自未來的經驗,就應該知道要團結壹致的道理。”

中央目前還沒有完全決定對蘇政策,主要就是因為蘇聯尚沒有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態度。當前蘇聯最好的選擇就是聽從中國的勸告,從他們獲取的資料中吸取教訓並修正自己的錯誤。現在的中國可以沒有蘇聯,但是蘇聯不能失去中國的支持。

“毛主席最近狀況如何?”斯大林又問道。

“主席狀態很好,相信他也很期待您的到訪。”王稼祥回答道。斯大林這時候想要訪問北京非常正常,中國在遠東地區已經取得如此勝利,現在他可不能再隨便叫主席或者總理來莫斯科了。

“我聽說您即將回國養病?”

“是的,我們也可以為斯大林同誌安排壹次醫療服務。”王稼祥完全能明白斯大林言語中的含義,斯大林在看到資料上關於自己的死亡的部分後感到緊張也是可以理解的。

事實上,遼寧省的解放軍軍醫院已經在根據資料研究斯大林的病情並著手制定療養方案了。王稼祥也要回國,他的疾病是在革命時期留下的病根,遼寧省帶回來的先進醫學技術有望更加徹底地為他治療。

“太好了,我同樣希望能夠盡快到北京去看看。”斯大林露出了難得壹見的笑容說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