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東退西進
遼寧1950 by 過渡形態
2023-1-16 17:27
“這種手段想讓他們上當的話就太過小看蘇聯人的情報機構了。”馬歇爾將中情局的報告書丟在桌子上,他對這次的計劃不怎麽感冒。
中情局局長沃爾特·史密斯陸軍中將有些難堪地說道:“我們畢竟要嘗試每壹種可能性,目前來看蘇聯人沒有識破我們的計劃。”
“但他們也沒有按照妳們所預計的作出反應不是嗎?”馬歇爾用手指戳了戳放在桌面上的文件袋,史密斯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了。
“我認為這壹計劃的思路是對的,但是有沒有具體成效要看長遠的發展。”坐在辦公桌後面的杜魯門總統平靜地說道,並示意馬歇爾不要繼續指責史密斯。
叛逃的美軍中校確實是中情局的安排,他們計劃通過虛假的戰略威嚇刺激蘇聯,讓蘇聯不得不加大在歐洲前線的軍事投入。
美國高層在對美國的戰略形勢進行分析的時候,總結出了相對美洲大陸的“西退東進”的大體政策。在東岸地區和太平洋要避讓中國的擴張態勢,總體上采取被動防守的策略,防止中國人對大洋洲和中南美洲的滲透;在西岸和歐洲非洲地區要對蘇聯進行施壓,既要逼迫蘇聯因為壓力加大軍事投入,也要在非洲和中東這塊地方驅逐社會主義陣營的勢力。因此中情局制定了壹系列的戰略恐嚇行動,對蘇聯進行表面上的和實際上的軍事施壓。
他們的任務是通過資本主義陣營現有的資源優勢和工業規模優勢,破壞蘇聯的經濟轉型計劃,使得中國無法整合出足夠大的市場進行經濟發展。
但是這壹系列計劃有壹個非常關鍵的要點,那就是中蘇兩國之間的信任程度。
“如果中國答應為蘇聯提供軍事保護和核保護,我們的威嚇計劃就是在單純地浪費資源,這反而會拖累我們的發展速度。”馬歇爾說道。
“我們分析了那個日本人提供的資料,中國人和蘇聯人的矛盾層次是比較深的,以斯大林和其他蘇聯領導人的性格,未必會願意和中國進行利益交換,尤其是他們還是弱勢壹方的時候。”史密斯覺得自己的論據其實站不住腳,但是他只能這樣壹廂情願地相信這個說法了。
“沃爾特,不要小瞧他們,他們的戰略眼光並不亞於我們。”杜魯門同樣認為中情局的計劃有些簡陋,但不可否認他們在這方面上投入了不少精力。
杜魯門又拿起桌上的計劃書和智庫提供的戰略規劃報告,簡單地瀏覽壹遍之後對面前的兩個人說道:“我們是否太過堅持在原本的歷史上被證明有效的對蘇政策了呢?”
路徑依賴是許多國家的戰略決策層容易犯的錯誤,從建國以來壹路順風順水的美國尤其如此。當他們在冷戰中戰勝蘇聯之後,他們便將中國視為下壹個蘇聯,並采取幾乎壹模壹樣的方式進行對抗。但是西方世界對蘇聯崩潰的見解和中國壹直有所不同,美國認為是自己在全球的布局和顏色革命搞垮了蘇聯,而中國則認為蘇聯的崩潰更多的是蘇聯自己的責任,是蘇聯自己那套僵化又不明智的內外政策導致蘇聯的解體。
這壹理解偏差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為雙方提供信息的未來來客,田中太郎在提供有關蘇聯解體的簡介的時候十分吹捧美國的顏色革命套路。
“不正是因為這條路線被證明是有效的,我們才應該堅持它嗎?”史密斯不解地問道。
“總統先生,我理解您的意思,但是現在的形勢下要對蘇緩和幾乎是不可能的。無論我們如何推演,蘇聯選擇和中國合作都是使他們利益最大化的唯壹途徑。”馬歇爾知道杜魯門想要嘗試挑撥中蘇關系,聯蘇抗中之類的想法。但是美國國內的政治風向不允許他們這麽做,蘇聯人也不會傻到這種地步。
“正是因為看似不可能,我們也應該嘗試。”杜魯門認為智庫提供的這個戰略缺點實在是有些嚴重,他們不能把雞蛋都放在壹個籃子裏。“或許我們影響不了斯大林,歷史證明了他是壹個雄才大略的領導者,但是我們也許能夠影響蘇聯的下壹代。”
“找出另壹個戈爾巴喬夫嗎?這很困難,他們壹定會提防這樣的人進入他們的戰略決策層。說實話,斯大林很可能在他離世之前再次進行大清洗,既然他已經知道了後來所發生的事情。”馬歇爾說道。
“是的,總統先生,我們沒理由認為蘇聯人不會這麽做。”史密斯也同意馬歇爾的看法。
事實上,美國剛在他的指揮下在情報部門和諸多要害部門進行進了壹次大規模的清洗,將那幾個來自未來的人所知道的蘇聯間諜都抓了起來,而目前還未背叛美利堅的則進行了邊緣化處理。蘇聯內務部在這方面的能力肯定比中情局要強的多,畢竟他們的信息來源更堅實可靠,中情局已經發現他們在蘇聯的情報網被嚴重破壞了,大多秘密身份的高級情報人員不是被殺就是失去聯系。
原歷史上他們是通過誘導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改變蘇聯領導層的思想態勢,將他們壹步壹步地引導向自己挖好的坑裏,但是現在中國人肯定會把蘇聯往回拉。
“英法兩國對我們的政策表示不太滿意,他們都擔心我們對蘇聯的施壓會導致他們承受嚴重的軍事威脅。”杜魯門這時候又提及了英法兩國的態度,現在美國已經失去了亞洲,資本主義世界的資源產地和殖民地只剩下美國控制的中南美洲以及英法兩國掌控的中東地區和非洲大陸,美國確實不能像以前那樣肆無忌憚地排擠打壓這兩個老牌殖民帝國了,英法兩國的意見在北約當中分量略有增加。
“很明顯,他們國內的左翼勢力影響了他們的戰略決策,我們必須批評他們對蘇聯抱有任何希望的態度。”馬歇爾對英法的這種態度還是比較了解的,無非就是想要觀望而已。斯大林表現出壹副將會限制蘇聯的軍事擴張而把註意力轉投國內經濟建設上的態度讓他們感到美國的行為是多此壹舉,美國因為自己身處安全的美洲大陸,不用受蘇聯的直接軍事威脅而讓英法兩國當他們的馬前卒。
另外在戰後這段時間裏,西歐的左翼勢力也有擡頭的跡象,他們勢必會影響到英法兩國的政策導向。
“我們現在不宜對自己的盟友太過強硬,他們的意見是比較重要的。”杜魯門也很無奈,本來他們的戰略規劃應該是聯合英法等國家,分化並對抗中蘇兩國。但是現在中蘇之間的分歧還沒有看到,資本主義陣營內部倒是明顯各有各的小算盤。英法兩國都不想為美國的霸權崛起去流血付出,如果這種內部分歧被中蘇兩國利用的話,那麽先被逐個擊破的可能就不是社會主義陣營了。
雖然社會主義陣營的勝利對英法兩國的統治階級來說是滅頂之災,但是他們未必有那個遠見去考慮到幾十上百年後的事情,就表現而言,他們更關心的是近幾年的國家安全。
英法兩國如果防不住中國人和蘇聯人的“糖衣炮彈”,反過來和他們勾結壹起對抗美國的話,那樣子美國還是投降算了。壹旦英法兩國倒戈,那麽美國就沒辦法繼續在非洲和中東地區保持影響力,世界島的市場將對美國關閉。
“我們要繼續往歐洲增派兵力嗎?”馬歇爾問道。
“如果蘇聯人有進壹步的舉動,那我們就按照計劃增派,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暫緩吧。”
發生在這個臨時用來辦公的地下堡壘裏面的討論並沒有取得什麽實質性的成果,杜魯門政府之前在東亞進行的收縮本就引起了國會裏面的巨大爭議。有些人指責杜魯門政府過於軟弱,棄置幾十萬戰俘於不顧而且放棄了對亞洲國家傳播“自由之光”的偉大戰略;有的人認為杜魯門政府從壹開始就不應該去攪朝鮮半島的渾水,現在竟然搞得本土遭受敵人的核威脅,他們要求杜魯門政府盡快和中國講和,保障本土的安全。
而在國會議員們背後的那些大人物,則通過各種渠道向杜魯門施加不同方向的壓力。有的想讓美國的情報機構竊取中國人的技術機密,有的則要求美國政府對他們進行貿易封鎖。
這些大人物們對發生在亞洲的事情了解的情況很可能並不比杜魯門更少,他們的信息來源是什麽樣的杜魯門連想都不願意去想。但是有壹點是肯定的,如果美國和中國進行自由貿易的話,那他們的末日就不遠了。
即使只對經濟學壹知半解,他們也知道未來科技生產的商品將對美國本土的制造業造成什麽樣的恐怖打擊,這可比他們直接派出軍隊進攻美國本土還要可怕。現在的美國還不是後來的那個金融吸血鬼,而是世界第壹工業國,制造業依舊是美國國民經濟的支柱。
壹旦中國人在美國傾銷他們物美價廉或者壟斷生產能力的商品,美國的制造業崩潰就在頃刻之間。壹旦制造業崩潰,失去了工作的產業工人就會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到時候的美國只有兩條路可以走,成為法西斯對外開戰或者因為共產主義在內部的崛起而崩潰。
巧合的是,人在澳門的艾奇遜最近發來的消息已經證實中國人想要這麽做了。
中國方面在談判過程中向他們釋放了想要和美國進行正常貿易的信號,而且承諾絕對是公平公正的貿易行為,不夾帶任何不合理的要求。
艾奇遜當然不會這麽傻傻地接受他們的提議了,他全力回絕中國人的要求。
“中國人想對我們進行商品輸出,這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當然要全力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杜魯門說道,“另外,我們必須嚴防走私行為,決不能讓他們的商品通過任何途徑進入美國。”
“我們將需要加強在邊境和近海地區的防禦能力。”馬歇爾點點頭說道。
走私商品絕對會讓美國政府及其頭痛,因為他們非常熟悉這壹套,這就是美國對蘇聯做的事情。蘇聯由於國內商品的匱乏和低質量,掌權者都是通過東歐國家走私歐美的高檔商品來享受生活的。這種走私風氣在斯大林死後越來越猖獗,甚至連克格勃和駐德集團都參與其中,專門為蘇聯領導人走私貨物。
現在算是攻守易勢了,美國需要防止國內的某些人走私中國人的商品進來,以免美國高層被他們“腐化”。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就算是自己要病死了也不要占染上任何來自中國的藥物,並且還得看好妳們的家人。”杜魯門對這間辦公室裏面的幾個人的大局觀還是比較有把握的,但是他們的妻子孩子呢,國會議員們和他們背後的大人物呢?
事實上,他們也不是完全不能從中國獲取這些東西,杜魯門的話更多的是表達壹個態度。只要走私進來的商品對比起國內的商品性價比更低,那麽這壹風險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他們需要註意的不僅是邊境地區的小偷小摸,還有國內那些大人物以及大規模犯罪集團的動向。
中國人如果給他們提供足夠高的利潤,杜魯門並不指望這些人能有什麽大局觀,能考慮到美利堅合眾國的未來。對他們而言,都是賺錢,通過制造業和壟斷進行賺錢和通過走私外國商品發財對他們而言沒有什麽區別,後者可能還要更輕松壹些。
“我們和墨西哥的邊境簡直是壹堵破墻,如果中國人和墨西哥或者南美洲的其他什麽國家搭上線,那樣將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很多變數。”馬歇爾說道。
中南美洲國家在美國的跨國公司的瘋狂壓榨和迫害之下又窮又亂,但他們同時又很向往美國。所謂“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指的就是美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美國對他們的剝削最終遭到了反噬,毒品犯罪和走私、源源不斷的低素質移民困擾著美國南方各州。而現在,他們面對的反噬可能會提前到來了,中國人絕對不想放過中南美洲。
“妳們必須加強對中南美洲的控制,沃爾特,我們不能接受中南美洲的任何國家投向中國那邊。”杜魯門看向史密斯並說道。
“這也需要海軍的能力,我們對這些國家的政局的幹涉必須有海軍作為後盾和最終手段。”史密斯又將目光投向壹邊的國防部長馬歇爾。
“這只能看中國人會願意在美洲投入多少力量了,我們有以逸待勞的優勢,他們不能在美洲保持長久的影響力的。”馬歇爾有些底氣不足地說道。
東退西進,不正是因為美國海軍對他們沒有優勢才要“東退”麽。